新生村的新生之路天眼新闻

深秋时节,走进从江县高增乡新生村,山林苍翠,清晨的雾还未散尽,绿叶上晨露晶莹剔透,不远处传来的几声鸡鸣,划破了沉寂的山野。   近年来,新生村党支部立足村情,以“党社联建”为抓手,围绕“养、种、劳”三种产业,先后成立了数个与产业相匹配的村级合作社,让一个无产业、无资金、无技术的“三无”贫困村重获新生,蜕变成现在的特色产业示范村。   新生村如何走出“新生之道”?     年底,新生村党支部整合本村资源,以闲置山地为主体,成立了天鹅山原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香猪养殖产业为主要项目。

 天鹅山香猪养殖合作社给贫困户分红。

“为鼓励村民积极加入合作社,村支‘两委’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耐心解释香猪养殖产业的好处。”村支部委员、村会计吴玉生主要负责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经过走访宣传,最终成功吸纳了67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   “今年,我按照村合作社的养殖任务分配,喂养了育种母香猪10头,母猪猪繁殖出的小香猪一部分用于满足本村养殖需求,一部分卖给其他村的农户。”新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老学给自己算了一笔“收入账”,每头母猪至少可以带来元的经济效益。   “随着香猪产业市场前景变好,香猪产业也逐渐成为新生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合作社社员发展到了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吴玉生说。   此外,新生村党支部还巧用传统农耕文化,大力发展稻鱼鸭产业。   在村支部委员杨光新的带领下,年10月,新生村组建了东苟同心种养殖合作社,共有16户社员,其中8户贫困户。     “合作社共流转了20亩土地,专门发展传统稻鱼鸭产业,每户入股资金元,对照实际产出比例进行分红,一般农户占10%,贫困户占15%。”杨光新说,“除分红外,合作社还雇佣了50多岁的贫困户吴老青看管稻田,每月发放元的工资。”

 劳务输出合作社组织村民参与工程建设。

据介绍,在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下,20余亩稻田预计能收获香禾糯0余斤,稻花鱼余斤、鸭子多只,每亩稻田产值元左右。   同时,新生村党支部还大力探索以劳务输出带动群众增收的新路子。在村主任吴国祥的组织下,全村劳动力组成了劳务输出合作社,由致富能人、技术能手担任小组长,分设搬运、建筑、木工三个劳务小组,有针对性地组织全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合作社的搬运小组有15名贫困户,他们长期在从江县物流园务工,根据每天的工作量,他们能获得至元不等的收入。”吴国祥介绍,目前,劳务输出合作社已有社员89人,其中包括贫困劳动力84人。     除简单的体力劳动外,劳务输出合作社还积极承接鼓楼、戏台、道路修建等复杂工程项目,通过以工代训、“鱼渔同授”的方式,既带动村民增收,又能够有效引导他们学习专业技能,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劳务输出合作社组织村民参与工程建设。

“目前,劳务服务合作社已承接了价值万元的建设工程,涉及公路、停车场、戏台等项目,这将直接解决百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问题。”吴国祥说。   “脱贫致富关键在党支部。”如今,在新生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提升,产业发展逐渐壮大,脱贫致富、同步小康近在眼前。用新生村村民最常说的一句话:“跟着党走,才有盼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华姝

编辑 孙蕙

编审 付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