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系土猪的崛起要品种,要产业,要效益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月就杀猪”,相信这是很多北方人从小就经常听的童谣,对于很多70、80后的人而言,每每年关将近,都是望眼欲穿想吃一顿猪肉。近二三十年,人们不再为吃上一碗猪肉发愁了,但我们吃的猪98%以上都是洋猪品种,许多土猪品种已经濒临灭绝。为什么土猪会被淘汰?土猪振兴的意义是什么?有效的方法又在哪?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土猪的振兴是一个宏大的话题。一方面是富起来的中国人有了选择,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同时是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中不被进口品种和养殖技术卡脖子,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大食物观的实践。

一、土猪没有洋猪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猪的国家,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有将近万年的历史。在唐代就有百姓养乌金猪致富,《朝野金载》中记载,“唐洪州有人畜猪以致富,因号猪为乌金”,南至广东,北至辽东,东至沿海,西至河西走廊。各地地理条件不同,经过劳动人民精心的培养,育成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土猪猪种。

乌金猪崽

中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猪种的34%,现存猪种88种,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市场上所卖的猪肉有90%是土猪,但到了年,这个占比只有2%,如今我国饲养的猪基本是来自外国的三大洋猪品种: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据传苏东坡做“回赠肉”的四川成华猪,早在年就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之一,年存活仅约头,比野生大熊猫都要少。

为什么我国本土的猪种被逐渐淘汰了?

原因很简单,土猪吃得多、长得慢、瘦肉率低,填不满中国人的饭碗。

在从前市场经济不发达时,猪还不是一种商品,大多数是自家养一两头过年吃,也就不在乎生产效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养殖成为一种行业,成本和效率就成为了主要的考虑因素。

以中国的内江猪为例,母猪平均每窝产仔10.6头,仔猪初生的体重0.8公斤,60日龄断奶数8.9头,断奶个体重12.4公斤。在比较好的饲养条件下,7月龄体重可达90.4公斤,平均日增重克,料肉比3.3。(料肉比指增重1公斤所需要的饲料,料肉比越低越好)

洋猪品种相对应的指标分别是:母猪平均每窝产仔数14头以上,仔猪初生个体重1.3公斤,21日龄断奶数12头以上,断奶个体重6.3公斤以上,5月龄可达公斤以上,平均日增重克以上,料肉比2.5以下。

中国土猪个子小、长得慢,一年也长不到斤,洋猪只需要半年就能达到斤以上的体重。这对于养殖户来说,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并且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条件改善,大家都想消费猪肉,到年,中国一年的肉猪出栏头数已突破2亿,但还是不够吃。“养的不如杀的多”,是老人形容当时养猪状况的一句话。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都养土猪,肯定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在大量饲养洋猪的同时,中国还是最大的猪肉进口国,年进口了.8万吨猪肉,年受疫情影响还增长了80%,达到.22万吨。并且在种猪上也一直被外国“卡脖子”,由于进口的种猪基因不稳定,繁殖两至三代后就会退化甚至出现疾病,养殖技术也被国外垄断。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土猪的消失是时代的车辙碾过的伤痕,衣食无忧的我们反而开始怀念曾经的一碗猪肉炖粉条是多么香,怀念那吃上一口仿佛就能回到千年前的东坡肉。在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土猪究竟还能不能回归市场?

二、土猪“保芯”,端牢饭碗的必然选择

在农牧行业,种质资源就是芯片,和高端电子科技一样,如果掌握不了芯片,整个行业都会受到国际的重重垄断,生猪育种领域亦是如此。

猪粮安天下。土猪振兴是情怀,也是端牢饭碗的一场觉醒。年,《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年)》发布,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主要畜禽遗传改良的目标任务和技术路线。生猪部分要求大力推进地方猪品种的开发利用。总体目标包括,到年,以地方猪遗传资源为素材培育的特色品种能充分满足多元化市场消费需求;形成“华系”种猪品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猪企业3-5个。

土猪的毛色以黑色为主,在中国已有近五千年驯养史,毛色黝黑、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抗病性能强、耐寒冷,比如四川的成华猪、金华两头乌猪、云南的乌金猪。地方猪种各具特色,都是待开发的宝贝。

比如荣昌猪,它一身白毛,两眼四周有黑斑,是有名的优良品种,而且有医学价值潜力。

比如莱芜猪,肌间脂肪含量高达10%以上,揭示了地方猪肉好吃的秘密。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通过本土品种和引进品种结合,选育了山下长黑猪、天府黑猪、乡下黑猪等优质新品种,适宜人们消费习惯而且生产效益好。

以成华猪为例,在年就被列入四川省良种选育规划,年被收入《中国猪品种志》,但由于黑猪市场不断被洋猪挤压,成华猪一度濒危至总数多头,如果放任其近亲繁殖,会导致基因退化,最终灭绝。

年,为保护成华猪的遗传资源,成都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彭州九尺镇建立了全国唯一的集品种保护、选种、育种、科研、开发利用为一体的成华猪品种资源保护场,并在彭州濛阳镇建立备份场。

经过十几年的饲养和研究,成华猪品种资源保护场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效,年中心实现近十年来最大的种猪年出栏量,出栏商品猪纯种头,杂交头,产值达余万元,创近十年来的新高。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第号公告,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由四川农业大学与邛崃市嘉林生态农场共同培育的“天府黑猪”获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农01新品种证字第37号),该品种是四川省第一个以地方猪(成华猪)遗传资源为主要育种素材培育出的国审猪新品种。

天府黑猪肉香味浓、肉色鲜红、肌纤维较细、易于咀嚼,还呈现出独特的皮厚性状,能极好满足四川及西南地区消费者对附带厚皮优质猪肉的特殊消费偏好。

振兴的不仅是品种,配套的养殖技术本土化特色越来越明显。

如内江猪,是在内江地区驯养的国家级优良地方猪种,因全身黑色也叫内江黑猪,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知识产权,可作为传统川菜“回锅肉”的关键食材。内江黑猪以其肉质细嫩、香味浓郁、不易酸败变质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0年,被农业部列为了首批“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也成为了四川首个被纳入此目录的地方猪种。

作为内江黑猪领军品牌之一,云顶土内江黑猪坚持走畜牧业高质量、可追溯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坚持福利养殖、生态慢养、使用恒通定制的内江黑猪中药防病保健方案,育肥过程不使用抗生素,不使用无机微量元素和催肥促长物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施设备、专业技术人员,与高校院所结成联盟,从养殖环境、出栏运输、屠宰分割、冷链贮存、流通售卖的生产全过程,构建了完善的猪肉精细生产、全程溯源体系,详细记录从生产到加工再到流通的全过程数据信息,实现产品安全的精确溯源、查询,为无抗养殖护航,将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落到实处。

目前云顶土内江黑猪已获得无抗养殖、无抗猪肉食品生产加工双认证,“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殊荣。践行“为追求幸福、健康、高品质生活的人们提供放心生态的土黑猪肉”企业使命,助力“健康中国”目标早日实现。

三、土猪振兴要靠“吃”

尽管成华猪一度被称为“熊猫猪”,但保护地方猪种跟保护大熊猫还是不一样的,猪最终是要流通到市场销售的商品,需要充分发挥“美食基因”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能完成整个产业链。因此,保护土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吃”。大家熟悉的月饼,有一种馅叫“云腿”,云腿月饼是用宣威火腿最好的部分切成小块,配以冬蜂蜜、猪油、白糖等制成馅心,再用昆明郊区呈贡县的紫麦面粉包心烘烤而成,其外观褐黄且略硬,食用时酥而不散,故俗称“硬壳火腿饼”,自明末清初便是一道传统美食。

宣威火腿与金华火腿齐名,是云南出产的火腿的代表之作,著名作家汪曾祺和鲁迅先生都是宣威火腿的粉丝,孙中山先生更是为它题词“饮和食德”。宣威火腿选用的是云南乌金猪,乌金猪是我国高原地区唯一自由放养驯化的猪种,也是生活吃习最接近野猪的猪种,体形结实,后腿发达,肉质鲜美,富含钙、铁、锌和脂肪酸。除了做云腿月饼,也非常适合生食,配以蜜瓜、红酒的洋气吃法,还可以入汤煮粥,或者加水炖煮成一道“硬菜”。

1年,“宣威火腿”被批准为我国第二个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年,培育成“宣和猪”新品种,该猪种适应性强、病少好养,瘦肉率比乌金猪高,鲜肉、火腿品质优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了“宣威火腿”品质和养猪效益,结束了“宣威火腿”没有定型猪种的历史,宣威火腿区域品牌价值评为.79亿元。宣威市作为云南第一生猪生产大市,每年腌制火腿5万吨以上,年产值超20亿元,生猪及火腿产业成为宣威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实现了育种反哺市场的良性发展。在近期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内江黑猪“吸睛”又“吸金”。“肥瘦均匀,特别好吃!”炙烤、水煮,不加多余的佐料进行烹饪。虽然制作方法简单,但食材本身散发的香味却“撩动”了参观人员的味蕾。香肠、腊肉,还有腊排骨,多种多样的产品诠释了内江黑猪走向大众的道地美食“基因”。

四、结语

以前我们说的是吃猪肉,现在我们谈的是吃什么猪,是内江猪、沂蒙黑猪,还是广西巴马香猪?十多年前,土猪肉在农贸市场占比只有1%,而现在部分城市中已占比30%以上。

从生物多样性农业的角度,壮大地方猪种规模,不仅是为了端稳中国人的饭碗,更是为了让碗里的饭更丰富。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指出,土猪振兴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关键是通过科学育种获得优良的品质,用道地美食延长“华系”猪的产业链,实现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从而推动整体的产能提升。“猪芯片”是国家宝贵的遗传资源,掌握了育种能力,不断提升养殖技术,期待未来各地的土猪百花齐放,代代相传,“华系”种猪品牌在世界上能有话语权。

参考资料:[1]红星新闻:“最适合炒回锅肉”的成华猪努力重回餐桌:虽然原种猪只有头,但足足有8个家系![2]四川乡村频道:金字招牌

拯救“猪圈”危机——成华猪“保芯”[3]经济参考报:乌蒙山掘“金”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0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