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猪入侵从养猪大国,到本土猪急需保护,中

北京手足癣医治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710.html

拥有年养猪史,中国原本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引入英美、丹麦等洋种猪仅仅不过三十年,本土猪已餐桌难见。中国农业大学的陈清明教授痛心说道:“猪种的灭绝,是一场生态灾难”。

良之才

校对

思思

全文约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中国是最早驯化野生猪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在距今约年的新石器时代曾出土有家猪遗骨,这是猪最早的历史痕迹。而在其后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古代中国一直十分重视猪种,这让中国猪种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具有优良的种性。

在上世纪80年代,本土猪还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占据了大概90%以上的市场。过年杀年猪一度是那个年代中国人特有的记忆。然而,随着英国、美国、丹麦等种猪的引入,本土猪开始悄悄消失。几千年来,中国人种植粮食作物并以此为主食,家畜以耗粮型为主。90年代后,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发生变化,肉、蛋、奶逐渐取代了曾经的粮食,家畜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而这,为本土猪消失埋下了伏笔。

如今30年过去,当一场非洲猪瘟就能轻易影响整个中国的猪肉市场,当上一代人们想起30年前经济困难但吃年猪似乎也很容易时,终于有人开始发声:土猪消失,急需保护。如今,中国多个本土猪种,已有31个本土猪种濒临灭绝。谚语“家家都有黑毛猪”的成华猪,最危急时一度“只剩五六十头”。单位食堂的四川老师傅经常感慨:“纯正的回锅肉,再也没有机会吃到喽”。这无关厨艺,只因为他再也买不到成华猪肉,而正宗的四川回锅肉,只有用成华猪做才有那个味道。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些。在今天,看似家家户户吃肉毫不困难,但中国本土猪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其消亡速度之快,甚至让人反应不过来!在中国存在了多年的家猪,从家家户户养猪到濒临灭绝,也只是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而已。

一方面是中华土猪濒临灭绝,一方面却是种猪被外国垄断,一猪难求。为了获得优质的外国种猪,国内的企业领导亲自到机场,将搭乘专机的外国种猪迎接而来,下图发送在昆明长水机场的这一幕,正折射出种猪的行业之痛。

本文,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那些差点退出餐桌的中华本土猪,看看造成它们濒临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中华本土猪的优势有是什么?到底该不该被历史淘汰?我们为什么应该保护本土猪,又该怎么保护?

1、中国人的养猪史

猪是一种杂食类哺乳动物。性温驯,易饲养,适应能力极强,是中国五畜(牛、犬、羊、猪、鸡)之一,是生肖十二之末。自然条件生长下,猪的平均寿命可达20年。中国人养猪历史悠久,历史上有众多关于猪的典故和习俗,而中国饲养的猪是人类最早驯养的猪的直系后代。

汉代时中国猪种已外传,古罗马帝国费劲千辛万苦引入华南猪,培育为后来的罗马猪。18世纪后,英国通过航海来到中国,引进中国华南猪进入本国,后被改良培育成巴克夏猪。19世纪初美国引进中国猪种,育成了著名的切斯特白猪。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猪种几乎都是由中国猪种直接或间接参与育成的。

养猪这方面,中国的老祖宗是确实非常专业。这也让中国猪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在世界种质资源中的占比达到1/3以上。然而,随着经过现代科技改良的进口大型猪种不断引入,中国地方种猪受到了严重冲击。多个本土猪种,31个濒临灭绝,很多地方猪种甚至早已悄悄消失。

2、本土猪种濒临灭绝

我国地方猪种整体可以分为华北型、华中型、华南型、西南型,江海型和高原型等6种类型。在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过程中,众多本土猪种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饲养效率,生长周期等因素影响,我国猪产业逐渐以国外引进猪种为主,这使得地方猪养殖量急剧下降,本土猪资源岌岌可危。

根据数量和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四川的豪杆嘴型内江猪和云南的大普吉猪已经灭绝;浙江的龙游乌猪和潘郎猪濒临灭绝;江口萝卜猪、窄勒黑猪、官庄猪、闽北花猪、兰溪花猪、碧湖黑猪、江山乌猪、金华猪、北淇猪、温州白猪、定县猪、辽宁黑猪、黑花猪、北京黑猪和安康猪等15个品种(或类群)处于濒危状态。(很遗憾,我只搜集到了年的数据)

(1)成华猪不到百头

回锅肉是川菜中的头牌。在成都,几乎所有的大小宴席上,都有回锅肉的影子。尤其是过年时,这种独有的“年味”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只是,正宗的回锅肉,你有多久没有吃到过了?

一身黑毛、头方颈粗、四肢短小,五十年前,成华猪曾经遍布四川平原。是很多老四川人非常熟悉成都的本土猪种,这种猪做出的回锅肉松软可口,肉香浓厚,肥而不腻。民间谚语“家家都有黑毛猪”,说的就是成华猪。

但是,因为生长周期长,肥肉占比高。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成华猪被洋猪种完全代替。如今的成华猪,被集中饲养在四川的保种场内,成了真真正正的保护动物。面对我的询问,成华猪的饲养员激动的说道:“成华猪是非常优秀的猪种,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猪种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消失啊”。

(2)金华猪被重点保护

你听说过“金华火腿”吗?它就是用金华猪肉制作而成。

如果你是一个地道的吃货,应该对浙江的一道名菜非常熟悉---东坡肉。正宗的东坡肉是用一种“两头乌”的猪肉制成。而“两头乌”正是金华猪的土名。相比于成华猪,金华猪的名气更大。它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金华猪具有成熟早,肉质好,繁殖率高等优良性能,腌制成的“金华火腿”质佳味香,外形美观,蜚声中外。

只是如今的金华猪已成为农业部重点保护的地方猪种。年,浙江省斥巨资发起两头乌猪产业振兴,紧急启动对金华猪的产业升级。如今,“金华两头乌猪”成为唯一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猪肉类畜种。只是,并不是所有土猪都能这么幸运。

(3)乌金猪成珍稀品种

生长于乌蒙山与金沙江畔的山区的乌金猪,是中国唯一的高原放牧型猪种。乌金猪体形结实,后腿发达,非常适应高寒气候,其肉质优良、肉味鲜美、口感细腻,是享誉国内外云南火腿的优质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乌金猪更是因具备全营养、低胆固醇、健身补脑,成为专供中南海的特供肉。与茅台酒、熊猫烟并称为云南特供”三样宝“。只是,乌金猪也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珍惜保护品种,而农户散养数量也岌岌可危。如果不加干预,恐怕再过30年就会消失殆尽。

3、本土猪的优点

(1)繁殖力强

中华土猪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这是长期以来中国人家庭式小农经济下人工选择的体现。以我国常见的太湖猪为例,其平均产仔量能够达到14.48头,而国外繁殖力高的种猪平均产仔量也不过在4头左右。

(2)粗饲耐性高

中华土猪的粗饲耐性非常高,而且食谱非常广泛。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是青粗饲料,而本土猪对此的适应力非常高,这是外国种猪远不能比拟的。

(3)适应力极强

中华土猪经过漫长的选择形成了非常强的抗寒、抗病能力,例如乌金猪、藏猪就适应了高海拔、高寒冷地区,只要在冬季适当补充精料,就能实现全年放牧饲养。这是外国种猪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4)肉质好

瘦肉率低,生长周期长,中华土猪无法做到六个月就出栏。但时间长也提升了肉质,让土猪的肉质细嫩,肌肉脂肪含量高。

4、本土猪的缺点

生长周期长、瘦肉率较低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地方猪种的两个主要弊端。这也是小农经济下的土猪最不适应现代猪肉产业化的外在表现。

除此之外,土猪还有出生体重小(小猪需精养)、肥育期生长速度慢(每天只能长三四百克)、内脏器官发达(屠宰率低65%~75%)、精饲料转化率差(料肉比大于四比一)等缺点。

5、如何保护本土猪?

(1)利用杂种优势

中国的本土猪拥有众多品种,拥有广泛的遗传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好东西方种猪间的遗传差异,对本土猪进行品种改良,通过杂交的方式来获取杂种优势,培育出既具有本土猪繁殖力高、肉质好、耐粗饲等的特性,又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的杂优猪,未尝不能让中国的本土猪重新焕发生机。

(2)文化含义

土猪文化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附属文化,拥有者自己独特的民族味道。这些文化符号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饮食中。比如前文提到的回锅肉、东坡肉,就只有具备本土特色的猪种才能出那个味道来。如果能够很好的挖掘本土猪的特点,赋予传承和文化的含义,未尝不能走出本土猪优质的产业化道路来。

(3)开发新用途

中国本土猪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尤其是小型猪资源。比如著名的小香猪、五指山等品种。不仅可以作为宠物出现在生活中,还可以在文化层面,与少年宫,学校等进行联动,培育特有的文化猪。

除此之外,小型猪性格温顺,与人体器官有许多结构相似之处,还可以与医学研究精密结合,作为医学实验的实验品。

5、结语

人类用自己的伟力改变了自然选择,而这种选择,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改变一个种群的命运。作为同样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年的二师兄来说,没有经济效益,仅仅三十年就会迎来生死存亡。

那么,我们该如何拯救中国本土猪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猪不同于其他保护动物,不被吃就没有价值,吃货改变世界。就个体而言,拯救中华猪的最好办法就是“吃”。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您能重视中国本土猪。

写文不易,欢迎点赞、转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6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