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巾帼奋斗者为两位汉中市最美
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怀揣着乡土情怀,用勤劳和汗水书写创业兴家,她们心系群众、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带领妇女摆脱贫困共同富裕!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位汉中市“最美致富女带头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带动增收奔富路——汉中市南郑区“最美致富女带头人”李燕霞事迹
李燕霞,现年42岁,中共党员,省中级职业农民,现为灯盏窝燕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合作社成立于年5月,现有社员56人,其中贫困妇女31人,合作社集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销售、观光体闲为一体,种植园区占地亩,其中猕猴桃亩、大樱桃30亩、甜桃亩;散养南江黄羊只,藏香猪头;年加工腊肉、腌菜等20余吨。建有0余平方米的餐饮、住宿乡村农家乐1个。
年李燕霞租下了汉山村七组的山林地亩,开始林下养殖。年8月又在原地扩大了规模,建起了集餐饮、住宿、休闲观光、采摘一体化的乡村农家乐,占地面积平方米,注册了“大汉山”农副产品商标。灯盏窝燕霞种养殖合作社以实际行动支持脱贫攻坚,扎实创新实施“产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一带二帮三保底四提升”产业脱贫模式,吸纳贫困户进合作社务工,优先收购贫困户的农户产品,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通过金融扶贫渠道带动53人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为带动周边更多的妇女姐妹走向富裕之路,合作社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带领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结合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巾帼脱贫行动”,不断提升经营规模,在全区规模化发展种养殖园区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猕猴桃、大樱桃、甜桃建园及生产腊肉等农特产品过程中,年吸纳贫困户劳动力余人,年人均收入余元,辐射带动周边余名贫困群众及留守妇女就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没有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生产的腊肉、土鸡、竹笋按当地市场价格上浮6%统一收购,支付贫困户50余万元,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
省市妇联一行在灯盏窝燕霞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
近年来,灯盏窝家庭农场先后被授予“陕西省示范家庭农场”、“汉中市休闲农业示范点”和“南郑区巾帼脱贫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柔弱双肩撑起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汉中市南郑区“最美致富女带头人”杨华事迹
提起南郑区种养殖女能手杨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37岁小巧伶俐的返乡女青年,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下,经过近三年的辛勤打拼,先后承包土地0多亩发展种养殖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当地贫困妇女树立了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好榜样。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杨华不等不靠,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下岗失业人员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从事黄花菜种植和深加工、辣椒育苗、青脆甜李、大球盖菇以及产业示范基地种植、收购、加工、储藏等营销服务。她高薪聘请农技专家免费为贫困户开办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会50余场次,还与农户签订“你种植、我回收”协议,实行“兜底收购”政策,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链。
近三年来,她在濂水镇种植黄花菜余亩、莲藕余亩,带动余户贫困户种植黄花菜0余亩;在黄官镇五丰村大户种植黄花菜亩,带动贫困户40户;带动青树镇马鞍山村、汉山村贫困户种植黄花菜亩、线辣椒亩,年产黄花菜56吨、线辣椒20万斤,贫困户增收总产值40余万元。截止年8月底通过自有黄花菜基地务工,有效带动濂水镇里仁付和熊庙村1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达0元以上。年9月,她在广泛考察调研市场之后,在新集镇太白、西关前街、黄河等4个村流转土地,种植大球盖菇亩,带动户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在杨华的精心管理和科学种植下,大球盖菇种植业发展势头良好,供不应求,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杨华本着“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周密部署,执行到位”的方针,致力服务于广大贫困户,截止8月底累计为90户低收入贫困户每户分红0元,为全区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濂水镇熊庙村妇女白连珍,原本其家庭负担较重、收入微薄,通过她的帮助和带动,种植黄花菜3亩,年纯收入增加了00元,成为周边妇女脱贫致富的榜样。杨华还带动周边镇村妇女种植黄花菜52亩,户年均收入达到元左右。在得知流西河村贫困户庞显义耕牛被盗导致生活拮据后,她多方号召爱心人士为其捐款捐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她还组织爱心人士免费为贫困户理发、免费发放手机卡,大力倡导社会新风尚,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年南郑区乐丰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南郑区妇联评为“巾帼脱贫示范基地”,杨华被评为先进个人,年5月被汉中市委、市政府授予“汉中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致富女带头人”们发扬“四自”精神,用勤劳的双手在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积极帮助和带动身边的贫困妇女姐妹,实现了就近就业、不离乡、不离土创业增收,谱写了巾帼脱贫的动人乐章!
编辑:吴娟
审核:靳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