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锁黄沙再生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毗邻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60年来,当地持续接力,开展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和发展沙漠生态经济工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构筑起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用防沙治沙“愚公移山”精神,探索与沙“共舞”,向沙漠要效益,让沙地能“生金”。
让沙漠绿起来
从阿拉尔市市区向南出发,大约半小时车程,道路尽头就是被称为“沙漠之门”的十一团,这里就是沙漠的入口处。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公益林的瞭望塔上,向南,是一望无垠的大沙漠,沙海绵延;向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生机盎然。
但你肯定想不到,曾经无数个日子里,遮天蔽日的狂沙肆虐,企图吞噬这片绿洲。
80多岁高龄的河南支边青年赵世廉说起年进疆时的情景感慨万分,“那时候从年头到年尾,天天一场风,风一到,几米外什么都看不清。一觉醒来,被子上一层土,一摸脸全是沙。”
十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护林员夏万林是土生土长的十一团人,回忆起黄沙肆虐的岁月,他记忆犹新。“小时候,沙尘暴刮起来铺天盖地,地里的薄膜、滴灌带都会‘飞天’‘上树’。”
饱受风沙之苦的十一团人下决心: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让沙漠绿起来。
十一团建团57年来,历届党委以“植绿护绿兴绿”为己任,坚持“人走政不息”的执政理念,接续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建设,通过加强天然荒漠林封育管护,规模化营造人工防护林,构建了由团场外围向内部依次分布的荒漠林、防风固沙基干林、道路林和农田防护林以及居住区绿化林的四级生态安全屏障,同时通过大力建设特色果品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目前,全团森林面积达到23.5万亩,林网化达到90%,森林覆盖率由建团初期的5%提高到现在的33.8%。将绿洲向塔克拉玛干沙漠延伸了整整20公里。
通过持续推进“三五九林业生态工程”和沙漠生态治理工程,使得第一师阿拉尔市年降水量比过去增加了60%,春秋两季刮风比过去大幅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截至目前,第一师阿拉尔市已在沙漠边缘、风沙一线打造了1.5万亩农田防护林、道路林、防风基干林,8.8万亩特色经济林,2.58万亩柽柳、甘草、黑枸杞等复合生态系统灌木林,林网面积达12.88万亩。在沙漠边缘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生态屏障。
向沙漠要效益
日前,记者在十一团看到,农田四周、道路两旁,成排的树木连绵不绝,在抵近沙漠腹地的沙丘脚下,层层绿意向沙漠蔓延。这些并不高大却兼顾生态、经济效益的生态林,不仅实现人进沙退,同时给当地居民增收带来希望。
十一团党委副书记、副政委欧阳浩介绍说,十一团党委坚持生态林和经济林相统一,生态建设与增收致富相结合。截至目前,十一团已经建成耕地面积23.3万亩,生态治理面积22.85万亩,其中特色经济林7.3万亩,年产果品9万余吨,果品年销售产值8亿多元,林果从业人员户人,户均纯收入7万多元。
年春季以来,十一团将沙漠生态治理与林下经济相融合,按照“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和“林+畜+药+旅游”的产业示范模式,林下种植大芸、甘草、枸杞等沙生药材4.75万亩,吸纳名职工从事林下种植;招徕林下养殖骆驼、马鹿、香猪、羊、鸽子、鸡等养殖户27家。
为进一步固定南线流动沙丘,还实施了以四翅滨藜种植为主的生态工程2.6万亩。
“四翅滨藜是一种沙生植物,具有耐高温、耐高寒、耐盐碱、耐土地贫瘠的优势,非常适合种在沙漠腹地及边沿地带。”十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员谢小云介绍,整个团场四翅滨藜种植面积已达2.6万亩。它的枝叶粗,粗蛋白的含量达12.6%,同时具有积累硒的能力,可为畜牧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饲草供应。还能在根部嫁接肉苁蓉,在治沙的同时,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此外,十一团结合文化旅游,开展了元1棵的四翅滨藜沙漠植树认养活动,已认领种植树木1余棵,让防沙治沙成为火热的网红打卡文化旅游项目。同时还建设环生态林自行车道、步道42.2公里,修建生态旅游休憩点20个,初步形成了“以林养林、以牧养林、旅游养林”的新格局。
把沙漠变为“旅游打卡地”
随着“沙漠之门”生态环境改善、人气渐旺,这里也成为了热门旅游打卡地。游客来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大漠风光、挑战沙漠越野、体验房车野营,更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沙漠之门景区负责人赵德金介绍:“十一团党委立足全域旅游发展,实施了A级景区改造、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博物馆布展、文物征集和生态旅游六大旅游工程。今年,十一团沙漠之门景区将持续投入资金,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围绕沙漠越野赛事和传统节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进一步培育壮大文旅产业,丰富游客游玩体验。”
丰富的沙漠旅游资源拉动了特色手工艺品及特色农产品的消费,让更多团场职工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多元增收。
今年“五一”假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一团一连职工吐尔洪·吐地家的小院焕然一新,房舍干净整洁,庭院里种满蔬菜和果树,围栏上鲜花开得正艳。他经营的农家乐开业了,前来吃饭的游客一拨又一拨。
“现在我们村子的环境变美了,来‘沙漠之门’景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吐尔洪·吐地说。
近年来,十一团先后荣获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荣誉。中华昆岗故地、环塔沙漠越野赛、“巨人村”“羌人谷”“睡胡杨”等自然生态旅游活动,每年都吸引疆内外游客数十万人。游客接待量从年的10万人次增加到年的50万人次,带动就业余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余万元。
如今的第一师阿拉尔市,人人争当生态卫士、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职工生活幸福美好……各团场连队,处处都在展示着一师阿拉尔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记者查燕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