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有理贵州样板系列打通农村出行最
今天,《贵在有理》继续开讲!新篇章之“贵州样板”第五集带你了解“组组通”如何打通贵州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
一座山,能阻断富裕,而一条路,也能战胜贫穷。
年8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大决战,坚决打通农村出行“最后一公里”。不到两年,全省3.99万个30户以上村民组通上了期盼已久的硬化路。
公路修在家门口,不仅解决了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效带动了农村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两年来,贵州的乡村旅游村寨突破个,新增农用车等38余万辆。同时,各地组织当地贫困群众组成劳务队经培训后参与通组硬化路建设,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收入渠道,沿线受益群众达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万人。
公交车行驶在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老寨村“组组通”路上。张勇刘山林摄
“组组通”改变了什么呢?
“我们推进‘组组通’建设,就是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破解贫困地区农村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比如老百姓出行不畅,资源进不去,产品出不来。”正如贵州省公路局农村处处长张杰所言,公路修到家门口是人心所向。
“‘组组通’的里程增加了,所以缩短了出行时间,拓展了出行空间,更加增强了群众的稳定感。增强了回家创业、享受田园风光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因为带来了人气,带来了项目,带回了经验。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调整,为村民带来了财富。”贵州财经大学教授赵光辉如是说。
路通了,烟火味自然就来了。
一条路,历经了多少劈、凿、雕、刻的打磨,便承载着多少山乡百姓对走出大山、脱贫致富的殷殷期盼。
山门开,产业兴,旅游热。
毕节市大方县绿塘乡高峰村后庙寨,以前大山阻隔不通公路,农产品和生产生活物资靠人背马驮,产业发展不起来,年轻人只好外出打工,户人家中贫困户就有77户。“组组通”建成之后,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形条件复杂,贵州“组组通”建设规模最大的县。大山赠予这里祖祖辈辈生活的资源,却也阻断了他们发展的路子。在村民们日复一日的迫切渴望里,威宁干群齐心,克服重重困难,在22个月的时间里新建了公里组组通硬化路,覆盖全县37个乡镇(街道),21万多户人家超过91万人,乌蒙深处终于迎来山乡巨变。
安顺市普定县水井村,近3公里的通组路全线采用彩色沥青铺筑。这别具一格的通组路,不仅把游客带了进来,还把产业也展示给外面的世界。荷花产业、韭黄产业,都是最好的例证。以前没有路,种得再好也只能一筐筐肩挑背驮运出去,当地群众对发展产业根本看不到未来,信心不足。有了通组路之后,希望的曙光照亮了这里的村民。路边装车,当晚就能运往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这条路无疑成了当地群众的“产业发展大道”。
从江县加勉乡率先在全省20个极贫乡镇中实现农村“组组通”,全面完成规划建设小桥11座,特色农产品对接国内外大市场,加勉香猪养殖远销国内外。
贵州省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宰别村和通组硬化路来源贵景网
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不仅只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组组通”建设,还成为全省第一家将“组组通”同步建成四好农村路的县。在“组组通”建设之初,玉屏就确定了同步建成四好农村公路的目标,事实证明不仅没有多花钱,还提高了质量。他们在建设中用修路的渣土来复绿,减少了大量运输成本,同步建设的安防工程也节约了一半成本。这些细节,都体现出玉屏“组组通”建设对各个环节的科学谋划和精准把控,真正做到“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事”。如今的玉屏,一条条通组路将全县80多个村多个村民组串联了起来。
蔬菜、水果、中药材等一批批“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黔货,通过这一条条4.5米宽的“产业大道”运出深山,通江达海;而一条条盘旋山间的通组路为世界揭开了迷人的贵州风情,迎接无数旅人来领略这里幽静的林、清冽的水和淳朴的人。
五百多年前,在贵州的王阳明曾感叹: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行路之难,刻骨铭心;修路之切,铭肌镂骨。
如今的贵州,一条条通组路蜿蜒盘旋在大山深处,如涓涓细流,润泽着山区百姓放飞希望的梦想。
责任编辑韦景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