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普洱日报
云仙乡:土鸡香猪成为村民增收致富“活宝贝”
土鸡鸣于林下,香猪觅食于舍,思茅区云仙乡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土鸡、迷你香猪养殖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活宝贝”。
陶家荣,是桃子树村芒牛村民小组的一位60多岁的离任村干部,他带头发展养殖业,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陶家荣家的28亩咖啡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开办生态养鸡场的理想地点。在了解了生态养鸡场投资不大,土鸡蛋市场行情稳定的情况下,他决定开发林下养鸡项目。几年下来,他建盖了3间鸡舍,每年养林下鸡多羽,年出栏多羽,产鸡蛋2万多枚,养殖基地集品种选育、孵化、生产、销售为一体,为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土鸡及土鸡蛋。
陶家荣坚持进行林下放养,利用果树林地为土鸡提供较好的活动空间及可供采食的草籽、虫子,不仅饲料投入费用减少了,而且鸡肉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年销售额高达9万余元。此外,鸡粪也成了果树、农田的优质肥料,这样一来,形成了种养共生的绿色生态农业循环系统,这些小土鸡在他眼里俨然变成了“金凤凰”。
陶家荣不仅是养鸡的“土专家”,还是养殖香猪的“土专家”。他在离村寨3.5公里的山洼子还有一处小香猪养殖基地,七八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
目前,基地养殖小香猪余头,年平均存栏量头,按照市场价40元/公斤进行出售,平均每头小香猪可获得元左右的收入,年销售额达6万元左右,这也成为陶家荣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要是把市场和销售渠道做起来,不仅可以帮助村里的养殖户把猪肉卖得更好,卖得更远,还可以让林下小香猪走出云仙,香飘四野,引领更多村民勤劳致富。”他满怀信心地说。
近年来,云仙乡着力构建特色种植养殖、利益联结、生态建设“多位一体”的增收体系,年末,全乡生猪存栏量头,出栏头,年均产值.2万元。年末全乡生态土鸡存栏羽,当年出栏羽,年均产值.9万元,规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6个,辐射带动户人增收致富,切实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云仙乡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村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就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新格局。(通讯员夏选发/文)
叶金华夫妇:喜养山地鸡甘当“领头雁”
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团田镇复兴村那翁山村民小组,人们常常看到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不是肩挑着玉米,围着鸡舍转,就是在林地里给果树施肥修剪枝丫,他们就是在复兴村致富带富方面树立了榜样的叶金华夫妇。
叶金华夫妇于年12月成立了墨江团田野顶翁家禽养殖有限公司,整合余亩核桃林,大力发展核桃林下山地鸡养殖。目前,公司养殖场有鸡舍厂房8间,脱温房3间,山地鸡存栏达羽,其中成年鸡羽,脱温鸡苗羽;年出栏成品鸡达1万余羽,年脱温鸡苗2万余羽,年收入达70万余元,年净利润15万余元。
叶金华夫妇不惧风险、勇于担当,带头与村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为农户提供鸡苗、技术服务、寄养、代销等方式,把散养户组织起来,逐步形成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产业经营模式,在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的同时,让更多的农户受益。他们还与户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长期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态鸡养殖,户均年增收达元至元,带动周边贫困户通过务工获得收入10万余元,充分发挥了“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领头雁”作用。
在不断巩固提升林下养殖的同时,叶金华夫妇还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林下种植养殖结合的发展方式,发展樱桃、水蜜桃、李子、山楂等各类水果60余亩、蔬菜20余亩、林下药材30余亩,种植了重楼、白及、秦桂等10余个药材种类,带动周边农户增收80余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同时,因常年发展核桃林下套种水果、蔬菜、药材等,复兴村那翁山村民小组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美景,为后续乡村休闲旅游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复兴村,提起叶金华夫妇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共同为实现乡村振兴而奋斗。(通讯员周钰华李珊珊李晓思文/图)
(编辑:张珂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