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临沂援青干部奉献青海湖畔留下沂蒙赞
微风拂过的沙丘、清澈见底的湖水、一大片一大片灿烂金黄的油菜花,漫步蓝天下,感受诗与远方的美好。6月底,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迎来了迷人的季节。天边的云朵像棉花糖,牛羊在草原上惬意地吃草,在这个优美的日子里,有一批人即将结束这趟不寻常的旅程,他们就是第三批临沂援青干部。一次海晏行,一生高原情。自从临沂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以来,临沂援青干部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开拓奋进、无私奉献,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克服高寒缺氧、疫情影响等种种困难;三年以来,临沂援青干部管理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鲁青两省要求,在省管理组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党建带动+产业引领”双轮驱动的工作思路,深入谋划、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海晏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持。临沂海晏一家亲,“河清海晏”与“亲情沂蒙”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一曲曲沂蒙赞歌唱响在青海湖畔。从输血到造血实现良性发展驾车行驶在海拔多米的公路上,路两旁尽是青绿色的草地,成群的牛羊、白色的毡房、金黄的油菜花镶嵌其中,宛如一幅绝美的油画。抬头望一眼,白云漂浮在蓝天上,阳光普照着草原,整个色彩鲜艳明亮,恍惚闯入了一个向往已久的梦境。在海晏县的哈勒景乡永丰村农场滩,海晏县村级生态畜牧业集中规划养殖基地正在这里建设,机器轰鸣着、工人忙碌着,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该项目建成后,将采取‘合作社+企业+牧户’的产业经营组织形式,通过技术化、科学化、规模化管理手段养殖多胎型藏羊,形成标准化的高效生产产业。”临沂援青干部、海晏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发改局副局长彭长强介绍,该项目投资万元,一期总建筑面积.64平方米,包括新建羊舍、业务用房、新建观察区、新建堆粪场等,项目形成规模化以后能带动当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整体上有力推进经济发展和畜牧业产业的成熟。同时,扩大农牧产业合作,引进山海情农业科技公司,投资万元在光明村开展藏香猪繁育示范项目;投入引导资金万元,建设海晏县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基地,是目前“环湖最优、全省唯一”的大型标准化高原藏羊养殖基地项目。乘风破浪正当时。一批批产业合作项目正在落地生根、优化升级,清洁能源产业合作、商贸交流合作、文旅产业合作、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我们的工作重心在不断转移,从基础帮扶到智力援青,增强海晏县经济社会的生命力,从输血到造血,让海晏县自立自强、达到良性发展是最终的目标。”临沂援青干部管理组组长、海晏县委副书记葛龙江这样说。围绕凝聚人心改善民生福祉五彩经幡在草原上随风飘扬,盛开的油菜花泛起金黄的波浪,沁人心脾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金滩乡的光明村就坐落在这里,明亮的瓦房、平坦的马路、蓬勃发展的产业……醉人的美景和洋溢着笑容的村民,显示着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光伏发电项目给当地人增加了收入。“我参与了户用光伏发电项目,付了首付,其余的贷款,产生的电量除了自己家用,剩下的可以赚钱,去年我赚了两万一千元左右。”光明村村民刘清高兴地说,家里的亲戚朋友看到收益好,都想申请户用光伏发电项目。刘清说,如今年龄大了,参与这个项目相当于给自己交了一份养老保险,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目前,我们已经在海晏县建成23座电站,村集体电站能够持续稳定带来经济收入,村集体收益率在12%-14%之间,居民收益率高达16%。”海北昱民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建明说,户用光伏发电项目拓宽了村民投资收入渠道,闲置屋顶变成了“金屋顶”。民生关乎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临沂援青干部、海晏县住建局副局长杨锦囡说,目前投入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村约50万元,对全县29个村全覆盖,三年来累计增加海晏县村集体收入万元,既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复壮”,又带动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加强城乡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美丽乡村有“里”有“面”。三年来,累计投资万元,建设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3个覆盖12个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工程,开展道路硬化、庭院美化、设施亮化等,受益群众户人;投资万元在全县乡镇驻地建设6处农牧民培训中心,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等;投资2亿元的鲁青高原中藏医康复疗养中心年顺利试运营;投入援建资金万元帮助时代楷模纪念馆完成内部展陈,于年正式开馆并接待学员;投入万元实施海晏融媒体中心建设,巩固基层文化宣传阵地。同时,深化实施教育和医疗组团帮扶,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民生福祉得到不断改善。多措同步推进提供人才支持6月22日,医院,一台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正在进行。这台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成崇操刀,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可将创口缩小到0.5厘米,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更短。这项技术是由临沂援青医疗服务队的付守博带来的。当地医生张成崇正在独立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付守博在一旁协助指导。“援青医疗队虽然能给当地百姓提供一些家门口的医疗服务,但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会更有意义。”付守博说,为了帮助本地医生提高手术操作水平,从模拟器械到实操讲解,经过4个月的学习培训,本地医生张成崇终于可以独立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青医疗专家与当地医生建立“一对一带教”师徒关系,开展团队式带教32人次,带教手术台次,教学查房次;组织援青医疗专家轮流开展业务知识讲座52场次、专题讲座72次,培训医护人员余人次,致力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同时,组织援青教师与42名当地青年教师结对互助,帮助受援学校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的骨干教师力量;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带领年轻教师成长、主动参与学校教研活动、成立工作室等方式,为受援学校留下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们加强文旅援青的帮扶,在海晏县举办了多期文旅产业培训班,最近,邀请了海晏县红色景区的讲解员到临沂进行跟班培训。”临沂援青干部、海晏县文旅局副局长李元强告诉记者,此举目的是提升海晏县讲解员的讲解水平,进一步加强当地红色研学产业水平。此外,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形式,帮助海晏县培养各类人才。“我们坚持把智力支援放在重要位置,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智力帮扶工作由选派人才为主到选派人才与培养当地人才并重转变,为海晏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临沂援青干部、海晏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孔德府说。一支又一支临沂援青队伍奔赴海晏,留下一曲又一曲沂蒙赞歌。一个个项目推进实施,一件件实事落地见成效……临沂援青干部的三年海晏之行,让海晏县有了崭新的面貌,也书写了临沂与海晏交流交往的新篇章。这是一趟跨越公里的旅程,第三批临沂援青干部不虚此行,用大爱书写着“诗与远方”,这里已经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三年的援青工作结束了,临沂援青干部即将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但是在他们心中,永远忘不了淳朴的海晏人民和油画一般的蓝天白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绝美意境,这份美好的记忆深深地刻在了他们心上。临报融媒记者梅香玉
上一篇文章: 1岁男童喂兔子,一根手指被生生咬断家里 下一篇文章: 广西特色农产品品牌故事河池篇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