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生猪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杜涛
近几年,在疫情、猪价波动的影响下,生猪散养、小型养殖场所抗风险能力弱,持续生存者越来越少;与此同时,集约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现代化养殖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猪肉及其制品是重要的民生食品,贵州省高度重视生猪产业,成立了主抓生猪产业发展的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在此次疫情中贵州省逆势而上,全方位实施多种举措,推动地方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利好政策和资源优势吸引企业纷至沓来
近年来,贵州省以发展高质量生猪产业为目标,积极出台长效性支持政策、建立调控机制,围绕生猪产业的节本增效,以龙头企业为引领调整优化贵州生猪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贵州生猪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期形成长期稳定的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今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出台《关于促进生猪产业稳健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贵州省计划用5—10年时间,从发展体系、机制和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基本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贵州省出台的“黔猪贷”、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等多个产业利好政策和产业资源优势,吸引我国生猪龙头企业纷至沓来,贵州现已成为我国生猪产业的开发热土。目前,贵州生猪产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大中型龙头企业占比明显增加,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
据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前20强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现已有16家在贵州省62个县实施生猪养殖或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项目。今年,贵州生猪行业有家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比年增加36家。全省年出栏头以上规模猪场个,比年增加个。温氏、德康、日泉农牧等20家头部企业的生猪出栏量占全省总出栏量的23%。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中型生猪龙头企业在贵州“聚指成拳”,带动贵州生猪产能持续提高。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存栏.1万头,同比增长4.1%;全省生猪累计出栏万头,同比增长10%;猪肉产量.4万吨,增长10.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猪产业发展
良好的养殖环境是生猪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发展生猪产业,贵州省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山区,大部分地区未受到工业化生产的污染,森林覆盖率达60%,空气清新纯净,是动植物生长的理想场所;贵州绵延不断的群山好似天然屏障,有益于阻隔动物病菌的传播,此外,在土地资源丰富的贵州山区建设养殖场所,转租成本低,便于实现养殖废料的循环利用,增强了投资主体的运营信心。在采访中,数家已在贵州建厂投产的我国生猪“巨头”均对贵州适宜生猪养殖的自然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些企业坦言,来贵州发展,不仅看中了贵州山区的自然优势、产业政策,还看中了贵州毗邻南方沿海发达地区和辐射成都、重庆、昆明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不少国内生猪龙头企业认为,贵州可以发展成为国内的高品质猪肉产区。
近年来,贵州省不断完善生猪育种、饲养到屠宰、加工各个环节,构建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为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猪肉及其制品夯实产业基础。
加快育种创新为生猪发展提供优质“芯片”
品种是农业的“芯片”,贵州一方面开展现代生猪种业研究,加强生产性能测定和种猪选育,加大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培育,提升瘦肉型猪育种创新和供种能力,合理利用国外优良种猪资源;另一方面支持科研单位加强柯乐猪、香猪等贵州特色猪种保护和选育工作,促进特色生猪产业化发展。
如果说生猪良种是生猪产业的优质“芯片”,那么高水平的良种育种场就是制造优质“芯片”的核心基地。我国生猪龙头企业德康集团在贵阳建设的中寨种猪场,已构建了完整的生猪繁育体系和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形成包括4头纯繁群,1.1万头扩繁群和超万头商品生产群的生猪产业体系。中寨种猪场现有良种繁殖数量已经超过原引种的加拿大良种猪场,现已通过评审正式成为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它填补了贵州生猪产业终端核心母本缺失这一空白,实现了贵州生猪国家核心育种场零的突破,对贵州的生猪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据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介绍,贵州省建成种猪场83个,年可提供商品仔猪万头以上;“黔猪配套系”选育至第6个世代,有望在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年,贵州省对地方猪品种开展系统调查,推进贵州猪种振兴。生猪专家张依裕告诉记者,贵州地方猪品种资源丰富,各具特色,其中香猪、柯乐猪、黔东花猪、白洗猪、江口萝卜猪、关岭猪、黔北黑猪等7个猪品种已列入国家品种,近年来还发现了黔南黑猪、剑白香猪、糯谷猪、宗地花猪等新资源,为推进贵州特色生猪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通过日前正在开展的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大体型“黔系”大白猪品种选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了黔系大白猪种猪核心群及其杂交繁育体系,对贵州省种猪性能的持续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生态+优质猪种+特色饲喂”“造就”高品质猪肉
得益于高原山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养殖方式,贵州猪肉的肉质鲜嫩可口、营养好、品质安全有保障。生猪抵抗力增强、生长健康,这是贵州猪肉品质安全的第一道保障。贵州十分重视生猪疫病防控,支持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无疫区、无疫小区建设,引导中等规模养殖场建立完善防疫、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和生产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生产。同时,提升散户疫病防控水平。德康集团贵州养殖场提出“生猪疾病净化厂”的理念,主张在饲养过程少给生猪用药、少打疫苗。
贵州特色的生态养猪模式,如用葛根、苦荞菜、板蓝根、大韭菜等地道的药食兼用植物添加饲喂及地方特色饲草调配法喂养等,有利于提升贵州猪肉的品质。高品质猪肉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普通猪肉,增强了生猪企业的养殖信心。
扎根贵州生猪行业20余年的富之源集团一直是贵州生猪行业的主要饲料供应商之一。该公司按照“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思路研发饲料,即先深入贵州养殖一线调研山区养猪的痛点、难点问题,再研发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专用饲料。初乳型教槽料——初源,是富之源公司采用复杂工艺生产的教槽料,专为解决贵州养断奶仔猪采食差、腹泻高和活力差三大痛点问题而研发,受到市场欢迎。同时,富之源既从种猪、饲料和服务三个维度帮养殖户选好的种猪和优质饲料,并引导他们算好养猪经济账,通过“种猪+饲料+服务”的方式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确保养猪能挣钱。如今,富之源集团已从饲料生产发展到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成为涉及生猪全产业链的贵州生猪龙头企业。
凯里时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时宏海20年来专注于养殖地标农产品——白洗黑毛猪。白洗黑毛猪皮厚软糯、肉质细嫩,深受市民欢迎。20年来,白洗黑毛猪肉的市场售价一直比普通猪肉高出40%。良好的市场效益推动时宏海的黑毛猪养殖规模稳步扩大,目前已达上万头。可观的效益吸引各地销售商前来洽谈合作,产品供不应求。公司正着手扩大黑毛猪腌腊制品加工规模,计划年加工腊制品数十万吨,还将开发冷鲜肉。
现代化养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基
现代化养殖格局是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贵州明确要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协同推进规模养殖场和中小养殖户发展,引导年出栏0头以上的养殖场提高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水平;鼓励中等规模的养殖场开展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改造升级,建立完善防疫、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和生产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生产;提高中小养殖户及散养户疫病防控及养殖水平,通过订单生产、生产要素入股等方式促其与“大场”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
现代化生猪养殖场通过“栏喂、饲喂、环控、废料处理”四大系统实现智能化。11月上旬的一天,德康天龙猪场的1万头种猪分别在自己的“迷你单间”津津有味地吃着早餐,规模壮观。单间进食利于精准投喂,确保1万头猪统一进食时不抢食,智能系统会为每头猪自动配备不同的猪食,由自动传送线送到每个单间。记者了解到,怀孕种猪吃的“孕期餐”、刚生了小猪的母猪吃的“月子伙食”,在营养上各有侧重。时下已是初冬,猪场却没有一丝寒意。原来,自动化环控系统让猪场温度一年四季保持恒定,每日温差控制在3摄氏度以内;自动化风控系统调控猪场的风向和风力。猪尿、粪便通过单间里的漏缝板排出,经熟化后成为有机肥。四大智能系统为猪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即便在温差较大的秋冬季,猪也不易受寒生病。
技改升级促进猪肉加工提质增效
传统养殖区以销售热鲜猪肉为主,销售半径多在公里以内,猪肉产品的销量和生产效益受限。中温白条、冷鲜白条肉以及猪肉深加工制品能拓宽猪肉产品的配送、销售半径,提高经济收益,是生猪产业实现“产出高效”的有效路径。
为优化产品结构,贵州计划推广热收缩包装等保鲜包装技术,不断提高冷鲜猪肉和猪肉预制产品供给能力,支持企业技改进行冷链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率先建设现代化精细化屠宰分割加工生产线,带动提升全省屠宰加工技术和猪肉保鲜技术水平。目前,贵州有30余家猪肉制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改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生产效益;贵州龙里县高金、长顺县黔溯鲜等龙头企业的生猪屠宰及猪肉精细化分割生产线,均已建成投产。
高金、牧原、新希望、正大等我国生猪业的“排头兵”相继将生产经营的新模式引入贵州。高金集团在贵州省龙里县建成了占地总面积68亩的百万头生猪屠宰工厂,其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智能立体冷冻库,记者看到,猪肉产品出入库均由机器人操作,全程不需人工。这条流水线现已投产约两个月,日屠宰产能可达头。高金拥有完备的冷链配送中心,生鲜配送半径可达公里。目前,高金集团在龙里县加工的中温白条、冷鲜白条、分割品约有八成发往贵州省外市场销售,在国家推进“调猪”向“调肉”转变的背景下,可有效将贵州生猪资源推向全国。高金集团还将在龙里县继续投资建设精深加工厂,进一步助力贵州生猪产业发展。
猪肉深加工制品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益,贵州加快推动香肠、腊肉等传统产品的现代化、绿色化生产,大力支持各种新型肉制品加工。贵州五福坊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空气能烘干工艺实现了腌腊制品的“绿色”生产,该公司生产的蔬菜猪肉干已有20余年的历史,附加值远高于鲜猪肉。作为贵州发展高效益肉制品的代表,五福坊的猪肉干加工是贵州高成长企业的重点培育项目。
生猪业联农带农成效凸显
如何规避养殖风险是生猪产业在发展中 贵州生猪产业联农带农的成效显著。贵州省现有生猪养殖场(户)达万个,部分地区生猪养殖收入占农民收入30%以上。生猪养殖“”(公司负责提供猪苗、饲料、生物保健和技术服务,一定保价回收,一定确保合作农户获得合理利润)、“”(即1个家庭牧场、存栏生猪头、1年养殖周期、收入万元左右)等合作典型模式和利益联结典型模式,正在进一步完善推广中。
生态循环养殖助力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废水、废料的净化处理一直是生猪行业的痛点,贵州大力倡导生猪行业践行“猪—沼—菜(粮、果、茶)”等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支持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等,打通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长顺黔溯鲜食品公司,记者看到,一个生态全要素区域环保一体净化处理系统位于厂区后端,这个系统还设置了与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如今,安顺德康农牧公司、贵州高金食品公司、黔溯鲜公司等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化生猪企业出现在风景秀丽的贵州山区,干净整洁的养殖场、屠宰厂区改写了人们对传统养殖屠宰行业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陈旧形象,成为展现贵州现代农业新风貌的亮丽风景线。
《中国食品报》(年11月25日05版)
(责编:袁国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