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年产1万头剑河生态循环农业助力产业
“不行,这个距离还没有达到母猪产房的标准,需要重新拉线规划一下。确保我们的猪舍、产房和小猪保育室都达到标准。” 在黔东南州剑河县柳川镇清江村过安养殖场的育猪房内,龙太桥正指导着工人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安装,确保在今年6月份能够顺利地将生猪引入新的猪舍进行养殖,为今后的猪肉供应做保障。
龙太桥(左)在指导工人
今年已有56岁的龙太桥,有着20年生猪养殖经验,他在外创业多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安龙县、丹寨县都有着自己的种养殖产业。作为剑河人,为了帮助家乡农业产业发展,他于年回到剑河县,在得到了剑河县政府的政策帮助后,顺利创办起剑河县明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剑河白香猪养殖、林下鸡、稻花鲤鱼、有机蔬菜等产业。 通过几年的努力,剑河县农产品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剑河白香猪甚至出口法国。龙太桥的公司也成为目前剑河县唯一一家养殖剑河白香猪的企业。
养殖场内的剑河白香猪
对于生猪养殖,龙太桥有着一套理论和发展理念。 在养殖场的育猪房内,从猪舍、消毒房、母猪产房、幼崽保育房等基础设施一应既全。他认为,想要产业能够有发展,便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要有长久可持续的计划,品质第一位,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要万无一失。
正在建设的母猪产房
“现在我这个养殖场,就要打造一个生态循环农业,养猪产生的粪便会回收到养殖场旁边的化粪池进行发酵,在发酵后,又可以将粪便还田还土,作为养殖场旁边亩的有机蔬菜、生态水稻所需的肥料,可以节省70%的肥料支出,而水稻产生的米糠,又可以继续用作养猪的部分饲料,节约成本的同时,又保证原生态。”龙太桥如此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江村过安养殖场的中间,还修建着一座2层楼高的圆型猪舍。房屋结构独特,分上下两层,房内猪栏沿着圆形内墙环绕一圈,依次排列,房外排污渠沿墙修建,宛如一条“护城河”。
圆形的猪舍
对于为何要如此设计,龙太桥有着自己的想法。 “当初我们拿到这块地的时候,发现这里都是高低不平的山包,如果铲平,也只够修建一栋猪舍。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我就想到把猪舍修建成圆形,分上下两层,搞‘立体’养殖,总共就有5亩的地。然后再利用推平山包的土,填出一块地,又可以修建一个育猪房。” 龙太桥表示,当育猪房的小猪长到30公斤左右时,便会从保育室运送至圆形猪舍的二楼进行养殖,养殖到10个月大后便可出栏。目前猪舍和育猪房都已经修建完毕。待6月份从其贵阳市的公司引入头白猪种猪大规模养殖以后,可以保证往后每年出栏白猪1万头以上,保证剑河县的猪肉供应。
剑河白香猪幼崽
除了进行生猪养殖以外,龙太桥依靠自己掌握的种养殖技术,还在剑河县发展了林下鸡、稻花鱼、有机蔬菜等产业。并在剑河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帮扶各乡镇的贫困户学习种养殖技术,并依靠“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带动起村民增收。
稻花鲤鱼在吃稻谷(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香猪养殖方面,龙太桥将香猪猪种免费提供给各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并组织贫困户学习香猪养殖技术,包技术、包回收。在贫困户将香猪养大以后,会按照20元一斤的价格从贫困户手中收购,帮助了剑河县3个乡镇8个村的贫困户脱贫增收。 而在剑河县南明镇南明大坝采取飞地模式集中产业种植后,龙太桥的剑河县明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为南明大坝的亩蔬菜种植基地提供幼苗、技术和保底收购措施,也是为参与种植的农民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南明大坝的蔬菜种植基地
如今,作为一名归家的“游子”,龙太桥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和资源,为剑河县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将来,龙太桥还计划在发展生猪养殖的同时,逐步扩大有机蔬菜的种植,进一步帮助剑河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剑河县的品牌打出去,影响造出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欧阳章杰
编辑刘添元
编审肖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