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访华源村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万紫千红,永州之野早已春意盎然。4月10日上午,我陪同市餐饮协会的几位朋友,前往华源村探访。
华源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城郊,离城区约几公里。这里过去穷山恶水,如今已成为闻名永州市的富裕村、文明村。村支书陈长青是我的一位老朋友,近年来他身上的荣誉桂冠不少: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湖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等。自年担任华源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乡亲们发展农副业,彻底改变了山村面貌,使华源村走上了小康之路。
受陈长青邀请,我们伴随着一路春风,走进了阳光明媚、锦绣如画的华源村。远处起伏的山峦早已披上了绿裳,路旁的田土已耕耘待播,村民们在忙碌着,村庄早已热腾起来了。我们感受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氛围。
村口育秧大棚的门前,村支书陈长青早已在那里迎候我们。他个头不高,敦厚壮实。几年不见,那张娃娃脸上显得“老了”一些,额上的皱纹添了不少。陈长青带我们参观了他的育秧工厂。走进育秧大棚,我们感觉很新鲜。陈长青说:“近年来,村里推行大棚育秧,采用工厂式的稻谷秧苗培育方法,既可以避免春寒天气对秧苗的影响,也有利防治病虫害。”看到秧苗长势良好,我们称赞陈长青是科学种田的能手。他回答:“农业科技学问太多,我们学不胜学。”
在这个大棚里,我们还参观了陈长青的宝贝家当。一排农机具摆满了一角,主要有育秧机、插秧机、播秧机、收割机等等。陈长青笑着对我们说:“原来在城里做生意赚的几百万元钱,差不多全部花在购买农业机械上。”他感慨现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很少,再不推行农业机械化,农活没人干了。但是在这里搞机械化并非易事,因为华源村地处丘陵,田土分散,山坡高低不平,而且深水田多,无法实现农机化是困扰村里多年的大难题。为此,陈长青带领乡亲们修建机耕道,改造深水田,维修山塘水坝,使村里的水田大多能使用农机。陈长青拿出了自家的储蓄购买农机具,带动了大家搞机械化的热情。如今铁牛大显神威,从田头到稻米加工,全部用上了机械化,彻底改观了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
陈长青在村里发展养殖业,我们参观的“兵哥哥养殖场”极有特色。场主杜仲茂是一位年逾花甲的复退军人,原来在城里打拼几十年,也算是小有成就。在陈长青的感召之下,杜仲茂回到村里办起养殖场,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户。他饲养的香猪、珍珠鸡,品质良好,产品还供不应求。受他影响,不少村民竞相效仿,如今村里的养殖业很兴旺。养牛、养鱼、养鸡的不少,有一养鱼户创下年收入20万元的纪录!
我与陈长青早已相识。一九九四年,永州城里的综合批发大市场——永州商业城隆重开业,当时我担任了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招引大批来自农村的商户入场经营。时年三十来岁的陈长青,怀揣着发财的梦想,从农村来到永州商业城做服装生意。他脑瓜子灵活,很快进入了角色,服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经营户,协调解决矛盾纠纷,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我非常看好陈长青,选拔他担任经营小组长,培养他入党,多次评选他为优秀经营户、优秀党员,使得他成为市场三千经营户中的佼佼者。此举为他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正当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之际,陈长青却做出一个足以影响他后半生的决定:放弃生意,回到村里担任村支书。其实这个决定在他心里已酝酿了很久,源于藏在心里的一个心结:每次回到家乡,看到的是田地抛荒,村容败落。此时心里会隐隐作痛。回村里与乡亲们谈起如何改变家乡面貌,大家都说需要一个好带头人,也很期望陈长青能够回到村里来做这个“头”。年4月,陈长青终于下定决心,毅然决然回到农村。当时村里党支部换届选举,他当选为支部书记。从此,陈长青带领乡亲们走进改变家乡面貌的新战场。
担任村支书以来,陈长青心无旁骛,笃定前行。他带领乡亲们奋力拼搏十一年,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一个闭塞落后的乡村如今开放繁荣,一条条新马路蜿蜒伸展,一排排太阳能路灯时髦明亮,一座座农家小院拔地而起,一张张幸福笑脸绽放光芒。青山葱笼欲滴,处处花果飘香……好一派美丽富裕的新农村画卷!
陈长青谈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
一是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十年来,村里的稻田全都修建了机耕道,深水田得到改造;通往各组的水泥路、桥梁全部建好,为村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如今村里的各种农业机械已配套齐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率达80%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大力推广优质稻,杜绝农田抛荒现象;大力推广优质水稻,优质品已占到全村稻谷产量的80%以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动员村民行动起来,将过去抛荒的水田全部种起来,他联合几位村干部将多年无人耕种的亩抛荒田承包种起来,消除了抛荒田。四是生态文明农庄建设焕然一新。如今村里建起了五保之家、公共娱乐室、健身小广场、自来水站、垃圾站、污水处理站、路灯照明系统,原来的荒山都种上了花木果树,山山岭岭披上了绿装。五是村里的党建和廉政建设也落到了实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干事,廉洁从政,每年都公开账目,村里的财务开支和建设投资都明明白白,让全村老百姓放心齐心。
如今的华源村,多业并举,五谷丰登,全村千亩稻田亩产达余斤,村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元,上升到如今的近两万元。四十多户贫困户也全部实现脱贫,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文明幸福的新华源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荣誉和成绩面前,陈长青并没有陶醉。他还在苦苦思索许多难题: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留下来的都是中老年人,劳动力越来越少,种田事业有些难以为继;农业生产经济价值仍然不高,难以吸引资金投入;今后农业生产组织应该怎么完善……陈长青是一位勇毅执着的探索者,面对深层次的难题,他还在不断地求索。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他将求得圆满的答案。
半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正午的阳光照耀着田野村庄,辛勤的村民还在田里耕作。春意盎然的华源,无限希望的田野,给了陈长青的坚定的信心,也给了我们太多的正能量。告别之际,陈长青笑着对我们说:“希望年年来这里看看,新的华源会给你们不一样的印象!”
春天的华源,希望的华源,我由衷地赞美你:
阳春三月到华源,水碧山青别有天。
千亩良田营耒耜,百户农家罢休闲。
昔时荒草曾盈陇,今日秀色正焕园。
莫道耕种多苦累,秋收万担心亦甜。
(写于年4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