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文化,在大凉山深处滋润出一个世外桃源

西昌、大凉山,这两个耳熟能详的地名,终于让我实地触摸了一下。9月8日至10日,正值教师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举行“君在山水间.越西第四届文昌文化旅游节”。我应邀来到越西,才知道在我国文化史上响当当的文化符号“文昌文化”的发源地就在这大凉山深处。(半夜翻越海拔米高山,观景台上立有县标,从此下山十几个拐弯后,就是越西谷地。)越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总人口35.6万,有彝、汉、藏、回等10多个民族,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数千年历史长河,铸就了这里的南丝路文化、文昌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璀璨的地域文明。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观音碧潭四季至清至澈,阳糯雪山终年积雪,镶嵌着长海、南海等高山冰山湖泊,是川西南旅游胜地,创建有文昌故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越西被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有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越西苹果、甜樱桃获国家、贡椒、马铃薯均全国闻名,还是现代烟草主产县。近年经济发展综合目标考核在大凉山彝区前列,年经济总量36.61亿元。越西县城是四川省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县城。我国贤人素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在9月9日举行的“悟道文昌”文化讲坛上,著名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为到场的越西学子分享了关于道教“考神”文昌帝君张亚子的故事。文昌帝君张亚子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的神灵,是科举时考生考前必拜的大神。蒙曼说,张亚子这一称呼,可能是由当时四川本地神灵张育和亚子结合而来。张育处在五胡乱华时代,在蜀中聚兵反抗前秦符坚入侵,战死沙场。他人虽死,但其行为符合中国忠义精神,被当地人奉为神灵,在梓潼七曲山上建祠祭祀。亚子出身在今天的凉山州越西县,于私为孝,于公为义,死后被奉为神灵,也在七曲山建祠。忠义和孝义在本质上有着极大的相通之处,后人就把同一座山的两个神结合在了一起,有了“张亚子”的称呼。唐、宋两朝帝王对此多有敕封。一开始,张亚子神不掌管文教,但随着宋代科举兴起,普通人有了上升的机会,于是几乎所有的神灵都被赋予了庇佑学子科举成功的职能,张亚子也不例外。而因为当时四川文教发达,通过科举出了很多名人,比如苏氏三父子,于是张亚子这个神就和科举绑在了一起,并获得全国人民的认可。张亚子和文昌帝君这一名号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蒙曼介绍,文昌星在道教中掌管文运。元朝时,朝廷不重视汉文化,因此科举也一度被叫停,直到元仁宗时期,科举才被恢复。当时宗教盛行,道教在社会上影响力很大,因此就有道士在元仁宗面前说,在中原大地上持续已久的科举保护神张亚子是文昌星下凡,元仁宗很喜欢这个说法,于是封张亚子为“辅化开元文昌司禄宏仁帝君”,至此张亚子和文昌帝君的名号结合在一起。并且后来慢慢的形成北孔子南文昌这样的说法,其区别在于孔子是人,文昌是神。现在,不少地方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甚至走出国门,在海外华人圈得到普遍传播,并波及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构成带有国际性的“文昌文化”。据《越西厅志》载:“张亚子晋太康八年,七十一化降生在中所卢林沟张老夫妇家中,勤学苦练,羽化成神”。作为文昌文化发祥地,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化和积淀,在越西留下了关于文昌帝君张亚子传说的许多古迹,如金马山、紫府飞霞洞、上马石、鼠石、观音碧潭、拜仙桥、文昌大庙等等。这里自古便有祭祀文昌帝君的习俗,并且有固定的日期,即每年的春秋两祭。“以文为魂、以水为灵”,文昌故里慢慢成为越西名片。文昌故里中所镇距越西县城仅7公里。作为4A旅游景区的著名景点共有两个,一个是金马山下的水观音,一个是山腰的文昌大庙。水观音其实是一条很奇特的小河和一个莫名其妙的小湖,因为河虽小而短,却水流汹涌,河中还布满奇石。湖虽不大,但深不测,还看不出源头,却日日满溢而出。原来这观音碧潭水源来自山腹中,是一条地下河出露口,暗河水系到底如何还没探明。这潭水非常清洌,千百年来都是越西县城和中所地区的自来水水源。据悉,水观音的水有“四绝”:一绝是至清至澈;二绝是冬暖夏凉;三绝是久雨欲晴时,出水口将传出隆隆吼声,如千军万马奔出,意示晴天将至;四绝是水中有细鳞鱼,味美绝伦,是不可多得的滋补品。不过,何人、何时将这景致称为水观音?目前没有找到答案。有人说以前这里有一个水观音寺,故这个水景称水观音。若果真的如此,那是寺因水名还是水因寺名?始建于晋代的文昌大庙,历经历史的洗礼,于年恢复重建后,“游文昌故里,求金榜题名”又成了一种时尚。每年高考、中考前,各地学子纷纷来到文昌大庙,膜拜文昌帝君,祈祷能够高中。从水观音走上文昌大庙,需走围成深糟的石阶,每一阶都比平常的宽大,这真的与其它地方不一样,是不是预示读书的不易?大庙上供文昌帝君,几乎所有人到这都会祭拜一番。而旁边道堂挂满各式学子们金榜题名后回来感恩的锦旗。据说,有不少是沿海地区的人不远千里而来呢!10日上午,文昌文化节巡游活动,人们穿着彝族服装或作士子打扮,抬着文昌帝君从越西县城一路走到中所,沿途观者云集,热闹非常。夹在两山之间的越西县城也是一座古城,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清静幽雅,干净整洁,几条主街道还修得很宽大很现代,虽然高楼不多,但民居小院挺有特色。城旁一条小河流水淙淙,绝无其它地方那样的污浊景象,惟一遗憾的是河畔没种有竹子。有意思的是,一条大道旁就是农田,对面是差不多完工的体育馆。9日早起逛了越西市场,普通猪肉价与广东差不多,山羊肉35元/斤。当地盛产一种散养的小香猪,大约百来斤重,可以在餐馆里吃到,好吃,但市场只一个摊档有卖,价与羊肉一样。这里都是骨与肉同卖。青菜品种也很丰富,看得出来,摆卖者基本上都是周边村民自种,因为他们都背着个背篓直接卖,量都不大。奇怪的是,这个市场竟然只是一条街,顺着街两边商铺就是肉档或干货特产,菜农站在街边摆卖或走动着卖。卖菜的买菜的都习惯背个背篓,鸡鸭就蹲在背篓上。越西是青苹果之乡,这青苹果猛一看还以为是不熟的,其实它本来就这样,非常清甜爽口多汁。到普雄镇看彝族银饰和木漆器制作工艺时,当地在漆器作坊招待我们吃午饭,就在地上摆开几个大盆焖好的大块小猪肉,没有青菜,但那肉香得真不是盖的。还有那米饭也是特香,一问才知这里特产就是梯田稻米,因为地理气候因素,稻米产量不高,但米粒大,特香。我们都想买,但当地还没有电商平台,只好加了镇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2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