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注册媒体记者张北行走进德胜村感受百姓幸

(通讯员:刘郁雯石炎夏)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行,德胜村作为年冬奥会火炬手传递点之一,聚焦了众多媒体的目光。2月20日,来自中新社、科技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国内各大媒体近20名记者走进张北德胜村参观采访。记者朋友们来到八字墙、大戏台、村史馆,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一起聆听感受德胜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宿“落脚点”成为记者朋友们采访的第一站,这也是德胜村村民代表陈丽柱的家。陈丽柱告诉记者:“我们希望游客可以把这儿当成驿站,在野外畅游的时候也能找到家的感觉。”好的环境带来好的产业,德胜村有着淳朴的自然气息,在这里既能远离城市的喧嚣,也能感受到现代化农村的活力。在村民徐海成家,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向记者们讲述了德胜村马铃薯育种产业发展的故事,微型薯是商品马铃薯的原原种,被人们戏称为马铃薯的“爷爷”,虽然个子只有枣子大小,但价钱却大不相同,是货真价实的“金豆豆”。就这样,徐海成开始跟着专家学技术,并尝试承包大棚,成为村内微型薯种植致富能手。跟随德胜实业集团总经理温晓敏的步伐,记者们来到了德胜村微生物发酵养殖示范区,在这里记者朋友们看到了利用微生物专利技术养殖的巴马香猪,聆听了整个生态养殖的过程。中国经营报记者不禁感叹道:“德胜村将农业,养殖业都转化成旅游业,这里还可以为游客们提供绿色生态的美食,我觉得非常厉害。德胜村是我见过乡村变化最成功的案例,后面我们还会持续跟进报道的”。五年来,德胜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打出了一套整合土地资源、利用自然资源、对接市场资源的“组合拳”,培育出了一个可持续脱贫致富的马铃薯育种产业,种下了一片可长期稳定增收的光伏“铁杆庄稼”,探索出了一个前景美好、效益可观的民俗旅游新兴产业,村民形象的称它们为“金豆豆”、“银窝窝”“铁杆杆”。未来的德胜村将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标杆,低碳产业的样板,高端研学的基地,融合发展的典范,德胜村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此次的非注册媒体记者张北行就此落幕,他们通过与村民参与互动、聆听讲解、集中采访,领略了德胜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小康图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7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