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闾乡间培育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关键中的关键。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才能厚植农业发展的根基,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农民,大量传统农人通过培训、考核,都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新农人”。今天就向大家介绍赵屯镇赵屯村的“新农人”——崔芳。年,在赵屯镇赵屯村传出了一个新闻:有户人家养起了专门吃草的生猪,名为香猪。这种猪虽然身形不大,但身份很高。十个月出栏的体重斤的一头猪,售价高达元。除去低廉的元饲养成本,每头生猪可获利2元以上。因为这种生猪在市场上奇缺,全国各地的商家都抢着找他们订货,产品供不应求。这个新闻中的主人公,就是今天要介绍的“新农人”——崔芳。崔芳一家养起这种香猪,是从一个奇想中开始的。崔芳一家人原来经营着70亩地的“鸡心果”果园,年年产量不低,可就是卖不出好价钱。原因是果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果品质量不过关。可不使用农药,果园里的遍地杂草又无法除掉。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这家人,他们曾一度想放弃这个果园。受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启发,他们设计出了一项试验。找出一种能吃草的动物在果园里饲养,以它替代农药灭草。经过查阅资料,反复对比,他们把适应粗放饲养、抗病力强的香猪作为了选择对象。年,他们分别从黑龙江、吉林和内蒙三地,引进了26头香猪进行试养,结果一举成功。这26头香猪不但吃掉了果园里的杂草,还给他们带来了50余万元的收入。这项试验的成功,让崔芳一家开始搞起了循环利用资源的自然生态型生产模式。他们用果园里的草喂猪,用猪舍里的粪便做果园里的肥料。年,她家70亩地“鸡心果”果园,基本是没使用农药,枝头上的果品光鲜亮丽。预产的近30万斤的鸡心果,已被商家早早预定。崔芳一家人用智慧创出的果园、香猪生态经营模式,已成为网络平台上传播的一个主角,与这家人互动的粉丝达到了上万人次,网络销售情况也非常好。崔芳一家三口人都参加过我市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在培训班里,他们不仅学习到了新的农业知识、增长了视野,还拓展了交际圈,利用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当地致富能手。高素质农民培训犹如在农民与农业现代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面向未来,“新农人”一定能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
记者
郑丽娟、赵诣
编审
胡丽敏编辑
杨雪飞、葛彦博
#辽宁好网民学习百年党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