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乡村行共和有山有水有故事澎湃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507/4620139.html
<12月17日星期二

天气:-0/-17℃小雪转晴

明日:-9/-19℃晴

追梦乡村行

“金秋时节,行走在共和乡大地,农业变强、农民变富、农村变美的图景展现在乡村行记者的眼前。

“只有把产业做起来了,才能帮助百姓增收致富,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共和乡党委书记吕晓霞正忙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产品。今年,共和乡“互联网+农民”创业基地,给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在这条通往幸福的大道上,共和乡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稳健启航,按照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目标,一曲金色的牧歌正在这里吹响。

大山里的甜蜜事业

李扬小两口是村里人,一直想学养蜂,但是不懂技术。厚道的小两口找到了有20多年养蜂经验的尹安礼,没想到,尹安礼一口就答应教小俩口养蜂技术,去年,他俩养了10箱,既学到了技术,自己还有收入。

虽然尹安礼决定把养蜂技术传给李扬,可他对李扬小两口有个要求,等技术学好了,要再把养蜂技术传授给村里人。

梦想的实现不是唾手可得的。正如尹安礼所说的那样,六峰山里的每个蜂箱,都是他靠着肩膀挑上去的,在苦与累里,他从大山深处看到的是沉甸甸的希望。

“让老百姓彻底拔掉‘穷根’,政策引导是一方面,还要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共和乡山青水秀,自然条件是别的地方无法比的,就要动员百姓利用好这天然的资源。”乡党委书记吕晓霞说。

为给百姓创造一个良好的营销平台,乡里今年新建了占地平方米,厂房平方米的蜂蜜加工项目,引入万亩良田(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生产运营,依托共和乡优质蜂蜜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原字号”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说到甜蜜事业,老尹打开了话匣子:“六峰山下,红豆杉故里,自然生态好,无污染,蜜蜂取自大自然的精华,产品绝对是绿色的。”

现在,尹安礼已经发展了90多箱蜂,成为吉林、大连、北京等外地客户的抢手货,在上海的一家大超市,每斤蜂蜜卖到了五六十元的高价。

不仅仅尹安礼,共和乡如今有50多户养蜂人,在大山深处酿造“甜蜜产业”,他们把共和乡的“甜蜜事业”做得蒸蒸日上。

现在,他们借助乡里的创业基地,又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甜蜜产业”不仅让这里的农民找到了致富的路径,更是让他们尝到了奔小康的甜头。

地栽木耳闯出大市场

一场“太阳雨”后,牛心村的一处摆放基地的木耳更显晶莹剔透。这里共摆放了30多万袋黑木耳,虽然规模不算大,可场面壮观。

随着木耳种植户的增多、种植规模的扩大,村里成立了首家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产品”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共和乡的地栽木耳闯出了大市场。

牛心村支书张敬存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经发展木耳30多万袋,未来将突破万袋。共和乡的水土好,自然条件和空气负氧离子高,木耳能让人吃到儿时的味道,富硒含量非常高,而且总糖、粗蛋白质、粗脂肪等含量均优于同类产品。

村民刘延昭年开始木耳种植,第一次尝试时,也让他没少上火,因为没技术,也没多少本钱,就怕赔本。

头一年他还是小心翼翼地投入不多,他告诉记者:“等技术掌握好了,再多投入点儿。”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年是木耳大丰收,行情也好,家家都卖上了好价钱。“不着急,咱共和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先把技术学到手,以后有很多挣钱的机会。”刘延昭说。

守着青山绿水,地栽木耳让牛心村的百姓尝到了甜头。张敬存说:“村民种植黑木耳获得了好效益,也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共和乡有这么好的生态环境,木耳产业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与富裕共生的前景备受期待。

吕晓霞介绍,共和乡是穆棱河源头发祥地、森林植被覆盖率达到85%、是天然的大氧吧,空气质量水平全国都罕见。借助国家级东北野生红豆杉自然保护区、省级六峰湖自然保护区,要全力打造黑龙江省有机食品第一乡。

记者走在共和乡的村村落落,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下的每一行字,都与生态、绿色息息相关。

大学生回家乡当猪倌

付凯彬是北金场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放弃了优越的城里待遇,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利用共和乡生态优势,放养林下藏香猪,经过4年的努力,他淘到了大山里的第一捅金。

可他自己富了,没有忘了众乡亲,扶植众乡亲一块致富奔小康。

李龙是这个村的村民,他找到付凯彬说自己也想尝试养殖,付凯彬不仅没有保留地把藏香猪养殖技巧教给了他,还给他提供了20头怀孕藏香猪。

尽管这样,李龙还是心里没底,他担心销路问题。

付凯彬不假思索地说:“一年后,你的猪繁殖起来了,销路包在我身上。”这下让李龙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付凯彬介绍说,藏香猪放到山上吃草就行,不用喂,早上撒出去,晚上自己就回来了。而且,这猪自我防疫性特别强,比如闹肚子了,都会自己找山上的中药材吃。

村民尹志强在东方红承包了多公顷的山林,听说付凯彬藏香猪养的风生水起,他就琢磨着想把藏香猪引进到东方红去。

可手头没钱,又难住了尹志强。付凯彬说:“我先提供给你20头猪,等一年以后,猪繁殖多了,再给我猪底子钱或者还我20头猪就行,另外,如果销路有啥问题,我帮助你销。”

“是党的好政策,鼓励搞林下经济,让我走上了致富路,我有了这门养猪技术,不能自己藏着掖着,我要让村民和我一起共同致富。”付凯彬说。

当年,他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创业,他的举动得到了乡里的高度重视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3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