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第一股倒下饿死200万肥猪
一说起“吃肉”,大多数时候指的就是猪肉。但是以前时不时被嫌弃的“二师兄”在近两年身价暴涨,从原先的10元+,飙到最高时期的30元+。随着猪肉价格的大落大起,波动到养猪行业,那也是跌宕起伏,甚至连河南首富都跟着“迭代”。
在年,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夫妇跻身全球胡润富豪榜前50,以亿元的财富稳坐河南首富的位置。
但同是养猪,上一位河南首富侯建芳和退市的雏鹰农牧却沦落到被追着讨债的地步。
今年2月份,雏鹰农牧集团开始对子公司进行破产处置,从而减少集团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根据资料显示截至年9月底,处于农牧的净资产为-28.38亿元,前三季度的亏损额高达15亿。
被称为“中国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是如何从最高点的亿市值,如今沦落到退市进入新三板的境地,倒在养猪“钻石年”到来之前的呢?
侯建芳在年就创立了雏鹰农牧。之所以叫“雏鹰”,是因为侯建芳最开始办的养鸡场,在年才开始大规模养猪。
刚开始养猪,雏鹰农牧即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不断建“猪舍”,扩大规模。
在年,雏鹰农牧上市,成为中国养猪第一股,市值达到70亿元,侯建芳也登顶河南首富。这一年,雏鹰销售生猪66万头,之后两年2年分别为万头和万头。只是,盲目扩张,并向重资产转型过猛,也为公司埋下了资金链承压的隐患。
年之后,雏鹰农牧开始多元化布局。先是在西藏投资藏香猪,布局高端市场,但押错了消费升级的爆发时间,因为国内的新消费增长极在年才开始出现明显的势头。
在-年,侯建芳又开始布局“产业+金融”,一边产业多元化,一边开始搞起资本运作,说白了,就是以大规模撑起高市值。
先是以加盟的形式,在全国开起多家雏牧香线下店;后来又拿出1.35亿投资沙县小吃,想通过自控门店打开品牌认知和用户口碑,但因为没能深入到店铺原料采购、菜品管理等层面,导致这些布局完全没收到预期的转化效果。
雏鹰还曾自建电商平台“新融农牧”,类似于装修行业的土巴兔等平台,意图把采购、供料、防疫、销售等资源集中于一起,向整个行业提供技术、金融等服务。但是以雏鹰当时的实力,并未具备行业垄断优势,在一堆竞争对手中根本无力主导这样的局面。
雏鹰搞互联网养猪,至少还围绕着主业转,但后来让人看傻眼的是,砸5亿在电竞业务,最终以超3千万的亏损草草收尾。
可以说,侯建芳每一次布局都过于跃进,也一次次远离主业。就像一句老话所说,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可以看到,雏鹰农牧的布局很大,但基本都是交学费了。
年,雏鹰被踢爆资金危机。因为还不起债务利息,欲以火腿来抵债,这种“欠债肉偿”的狼狈让雏鹰一度从行业老大成为行业的笑话。
年雏鹰牧业公告年度亏损高达30亿左右,而公司对此解释是因为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导致了生猪的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由此这句话被普遍解读为:饿死了很多猪。有专业人士根据生猪出栏价反向推算,饿死的猪数量在万到万只区间。
其实,在年,雏鹰全年还盈利.9万元,但年雏鹰农牧之所以这么快暴雷是因为整个养猪行业迎来第四个低谷期。
这一年,全国猪肉价跌破5元每斤,出栏一头猪相当于亏损元,这才是压垮雏鹰农牧的最后一根稻草。
主业碰上行业寒冬,副业全是赔钱买教训,总想做大盘子的雏鹰就这样崴了脚,元气大伤。年10月,雏鹰被摘牌。而这一次,退市的雏鹰,负债累累,也将错过被称为养猪“钻石年”的年。
在年,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猪肉供应量已呈现严重不足,猪肉进口较年增加91.52万吨。因为内需空缺,年下半年猪肉零售价飞涨到每斤30元。
到年上半年,我国猪肉进口额继续增至.95万元,增幅为.9%。而这一年,养猪的企业也赶上行业风口,赚得盆满钵满。
从新晋河南首富秦英林和牧原股份来看,在年,牧原股份归母净利润是61.14亿元,在年则净利.51亿元,同比大涨.97%。而牧原股份的秦英林的身家也在一年时间里净增0多亿元。
相较牧原股份成为风口上的“猪”,退市后的雏鹰不甘错过养猪黄金期,正欲转向三板求生,不过在今年2月,雏鹰农牧还在被追讨超过7亿元的欠款,属于“雏鹰”的寒冬还没有过去。
结尾
从美国进口猪肉平均约4.35元/斤,而我国的生猪出栏价如今已在10元以上,请问为何差距这么大?美国养猪产业为何有如此之高的优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