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催生ldquo脱贫藤rdq

?提示:点击上方"会同新闻网"↑免费订阅本刊

沈卫平到田间地头收红薯藤

会同新闻网11月15日讯(记者许印文)“今天上午,我割完了两分地的薯藤,每斤0.3元,可以卖多块钱。”11月14日下午,会同县沙溪乡玩洞村贫困村民林世福,在自家的红薯地里,指着一大堆红薯藤高兴地说,自从村里办起了生态养殖合作社,以前没人要的红薯藤便卖俏了。今年他家红薯地,收割藤蔓两季,加上即将开挖的红薯,1亩地创收0余元。若加上大叶青菜、萝卜、南瓜等出售所得,林世福夫妻今年卖青饲料收入1万余元。

沈卫平到田间地头收来的青菜

“方圆20里的红薯藤都让我们收完了。”年初,沈卫平带着“养土猪、卖乡愁”的家乡情结,返乡创业。他租下家乡玩洞村荒置了10多年的山头旱地余亩,投资余万元,办起了“巴马香猪”生态养殖场,并牵头成立了源生生态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江浙等地多家肉食品市场签订供销合同。

香猪肉好品质,市场良好

据悉,巴马香猪是一种土猪,原产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沈卫平说:“广西巴马是‘长寿之乡’。‘巴马香猪’很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养的那种‘萝卜猪’,生长周期在7个月以上,但体型不大,出栏时每头只有30至50公斤,是我喜欢的儿时吃的猪肉那个味。

今年7月开始,该养殖场出栏“香猪”余头,收入余万元。目前该合作社生猪存栏头,每天至少需要青饲料(红薯、薯藤、南瓜、萝卜等)2吨,沈卫平不但邀请当地贫困村民入股合作社,雇主他们参与生产管理,还发动贫困户大量种植青饲料。

正在外面寻食的小土猪

“我种了42蔸金瓜,卖得0多元。”在沈卫平的带动下,今年春,村民侯迁发在新造的杉木林里种了37株南瓜。秋收时,沈卫平按0.4元每斤的价格开车前往收购。侯迁发高兴地说,南瓜好种易收,以前家里种1株都吃不完,任其烂在了藤上,没想到现在还可以卖钱,明年打算把家里所有的空地都种上南瓜。

贫困户李要平年初易地搬迁后,一直担心离开原来的山、田,找不到收入。年李要平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3万余元,今年又与沈卫平签订10亩地的牧草种植合同,由合作社提供田地、种子、肥料,并按市场价收购,预计年收入3万元。

“今年已收购了20万元左右的青饲料。”据沈卫平介绍,该养殖基地规模稳定后,每年消耗青饲料余吨,价值40余万元,仅此一项至少可以带动10个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该合作社已经与附近25户村民签订青饲料供销协议,其中易地搬迁贫困户16户。

“地里的红薯、南瓜卖得出去,变得成钱,又给我们贫困户增收、贫困村摘帽开辟了一条路子。一家生态养猪场,催生了‘脱贫藤’,结出了‘致富瓜’。”沙溪乡扶贫站负责人林丽斌感慨说道。

会同新闻网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更多资讯,登录《会同新闻网》手机版。

责任编辑/胡江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1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