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村当猪倌大山里的产业同样有奔

北京手足癣最好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710.html

“一个人一生总得创造点什么。我的事业在深山,我的创业在养殖场,‘未来’从这里变为现实。”提到养猪,从江县加勉乡加两村致富带头人龙海涛自信满满。

加勉乡加两村致富带头人龙海涛俗话说:“养鸡换回油盐钱,养猪为过年。”这是多年来人们对农村养殖业的一种说法。在当地村民看来,养猪这种活又脏又累,怎么见过大世面的龙海涛还要回来养猪?“从江勉芗生态香猪是我们本地的特色品种,口感好,肉质好,别人觉得养猪困难,可我就想着要把我们本地的特色香猪推出去。”今年30岁的龙海涛身上有多个头衔,不仅是加两村的异地搬迁户,还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些年,凭着养猪,龙海涛又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这个年轻人被寄予厚望: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大城市扎根,摆脱世代务农的命运。但龙海涛的决定却让很多人“失望”。在重庆读完大学后,他转身做回了“农民”,回家办起了养殖场。“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养猪很辛苦,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养就要养好。为此,龙海涛在年通过银行贷款和自筹等方式,在加两村建立了养殖场,正式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

从江县加勉乡加两村为了真正地掌握到实用技术,白天他通过钻研书本向“哑巴先生”讨教,晚上准时打开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锁定科普节目学习致富经,另外经常上门参观取经拜访有丰富养殖实践经验的养猪能手或专家。很快,龙海涛的养殖场步入正轨。看着母猪不断地繁殖,小猪越来越多,龙海涛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把猪养大后,猪肉销售又成了摆在龙海涛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这里养猪,以前最大的困难是道路不畅。”勉芗生态香猪肉质嫩滑而富有弹性,却苦于“藏在深山无人知”。龙海涛说,小时候,村里的邻居把猪养大以后,大伙赶着猪到集市上卖,遇到难走的路,只能七手八脚地把猪抬过去,一趟下来,猪受罪,人更受罪。后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定点包干加勉乡极贫乡镇脱贫,将加勉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点,优化脱贫条件。一条条“主动脉”与“毛细血管”向月亮山深处延伸,为加勉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江县加勉乡加两村路修好了,运输过程的难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却又横亘在龙海涛面前。出于没有销路和经验,最开始时,龙海涛只能和家里人拉着活猪到集镇上去卖,遇到猪没能卖出去的情况,还得将猪原路运返。一来二去,猪没卖出去,来回颠簸的路程却让猪瘦了不少。残酷的现实再次给龙海涛泼了一盆冷水。正当他进退两难之际,加两村村干部带着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驻加勉乡脱贫攻坚前线队敲响了龙海涛的家门。龙海涛回忆,年,省公路集团驻村工作队来到加两村以后,立刻走访了解各家各户的难题,及时帮助大家协调解决。说出了自己面临的困境后,驻村工作队动员龙海涛继续进行香猪养殖,将销路难题包揽。除帮助他寻找车辆运输到市场售卖外,还积极联系集团内部员工集体采购,共收购了包括龙海涛在内的18家贫困户养殖的香猪62头、斤,收购金额达元,顺利帮养殖户度过“寒冬”。

龙海涛家里养的猪如今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采购生猪的车子直接开到养殖场门口,我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东奔西走地到处赶集卖猪啦!”龙海涛告诉记者,拿到钱的那一刻,心里是甜的。随着龙海涛的养猪事业越做越大,如今,他家的养殖基地内已经有大小香猪余头,去年家里的纯利润达到11万元。除此之外,龙海涛还在驻村工作队开办的养殖培训班里进行学习,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猪倌”。每天定点打扫卫生、消毒、防疫,看着猪舍里活奔乱跳的小猪崽,龙海涛干劲十足。回想这几年的经历,龙海涛感叹道:“我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找不到销路,是咱们省公路集团驻村工作队帮了我的大忙。现在卖猪挣了钱就投入养猪场扩大规模,虽然天天都很忙碌,但是日子过得很充实,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杜延卿申雨婷

编辑高琴编审赵宏斌罗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