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白龙塔村引进海南五脚猪助农户致富奔小

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白龙塔村是省级贫困村,在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创新形式,多种渠道拓宽村集体经济来源,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并把这些收入用之于民,让村民得到了实惠,巩固了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村集体资产公司出资30万入股到海南五脚猪项目当中,用于项目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购买第一批猪苗猪种,解决养殖业主的前期投入大的顾虑,保证项目的落地。见效后,分红村公司占到整个利润的20%。”玉蟾街道白龙塔村第一书记邬能胜说。

通过外出考察得知,海南五脚猪又名香猪,是海南本地的小种母猪在其发情期,就把它放到山里去找野猪配种,然后生下具有野猪习性与体质的小猪,它们像野猪一样脚短小,嘴巴尖长,喜欢在野外到处拱土觅食,走起路来嘴巴贴着地,从后面看就像五只脚,所以当地人就叫它们“五脚猪”。

“五脚猪个体不大,重量轻,而且它的皮厚油少,肉质结实,鲜嫩爽口,味道芳香,多吃不腻。不管是白切、烧烤或火锅都味道具佳,风味独特,非常值得一尝,特别是烧烤来吃。”村党支部书记肖建介绍,“这种猪生长速度缓慢,以放养为主,个头较小,肉质结实,经济价值较高。”

今年6年,村集体资产公司出资入股30万元,白龙塔村一组村民夏福珍经过多次考察,利用当地山林较多的优势,建起了泸县第一家海南五脚猪养殖场。如今,这家养殖场已逐步进入正轨,以订单生产模式把猪销往了市场。

“没有村上的大力支持,我们就干不成这个的。”玉蟾街道白龙塔村夏福珍看着长势良好的五脚猪高兴地说,她的这个养猪场能顺利建成,离不开白龙塔村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注入的30万元项目资金。

“现在是一斤50—60元,都是订单的,需要我们就送。”夏富珍说,由于是放养,而且饲养的材料都是天然的五谷杂粮,所以五脚猪的肉质和普通的生猪有很大的区别,它属于典型的瘦肉型猪,肉质鲜美、独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价格和销路都不错。

“我们这里地方很松树林,五脚猪可以放在里面养,猪的粪成了松树的肥料。”夏富珍介绍说。和普通生猪相比,五脚猪体型小,重量轻,生长周期较长,养一年也没有百来斤,短期内难见经济效益。但五脚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容易饲养,平时主要是喂红苕藤、玉米、米糠等饲料,还有关键的就是放养,让它自主觅食,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五脚猪的肉质,而且降低养殖成本。

“有许多人都来预定了,就怕猪儿长不赢。”她的养殖场按年出栏头,按每头70斤,每斤50元计算,总收入万左右。五脚猪良好的市场前景,让夏富珍信心大增,正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村里更多农户养殖五脚猪,形成产业化规模,让更多的农户一起通过养殖五脚猪奔上小康路。(范万有曾佐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2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