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2020年小香猪寄语
︱已经过去,已经到来。我们已正式离开21世纪初期,而步入了21世纪的20年代。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愿你我更快乐,愿世界更美好。
久违的年终于来了。
为什么是久违的呢?因为年前后在20世纪的科幻文学里几乎是一个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它比较遥远,又没那么遥远,以至于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形容这个年代“近未来”。
比起遥远的未来,近未来显然是可猜测,甚至是被部分把握的。
因此也变成了类似时间胶囊一样的寄语式作品而掺杂了更多对当下生活的担忧。
我个人最喜欢的外国科幻作品是《银翼杀手》:它假定的年的世界保有了一个年的内核——仿生人是不是人?它背后是黑人应该不应该有人权,男女和LGBT是否应当争取平权。
但是年的《银翼杀手》讨论的是什么内容呢?是我们可以不做人——不用执着于人的身份,获得自由和爱更重要,这时人的身份反而仿佛是枷锁了。
类似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更有趣的事实,以前我们以为的未来是星辰大海,那时候《星球大战》这样的太空歌剧更受欢迎。但是年代我们完成了基本的互联网化而年代我们完成了基本的移动互联网化,与此同时可控核聚变和深空探索反而进展缓慢,这让我们看到可能未来我们仍旧大概率生活在地球上,但是这个地球会完全不一样。
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地球,赛博朋克这个早年非主流的科幻流派才颇为准确的预测了未来。
所以未来确实难以预测,但是人还是总想琢磨。
我经常分析一些具体的经济数据,追踪这个热点,那个突发。但是既然这是下一个十年的展望,甚至是下一波科幻畅想的节点,我打算谈一些(还算可靠)的长远的预测。
一、世界人口的变化。
本世纪内人类人口仍会大幅增加,但其中最有趣的事实是欧洲白人(包括美国的白人)和东亚人口都面临萎缩。
拿中美两个大国举例,中国在本世纪末最悲观的情况下只有6-7亿人,和美国基本持平。原则上中国6到7亿人虽然意味着市场的大幅度缩小,但是人均资源量也提高了,在内卷概念席卷中文互联网的今天,不一定是个坏事。
但是中国的挑战并不是人口减少,而是老龄人口比例大幅度增加,老人不工作也少消费,因此老年人口比例增长对经济发展来说并不利好。
不过在这里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大幅度提高女性就业比例,大力提倡银发人群二次就业(毕竟有质量的寿命也提高了),并且引入研修生制度。这样长此以往,熬过第一波和第二波婴儿潮群体的离去,实际上人口结构会更健康而非持续恶化。
美国的人口结构更好,但是到本世纪末,白人(即便算上拉丁裔中比较白,通常也是经济情况更好的一批人)将会降低到50%以下,不算那部分拉丁裔的话就更低了,美国社会会进入互为少数的情况,这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是非常巨大的挑战,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会结合在一起出现。
皮尤报告:年,亚裔和太平洋岛民收入中位数为5万美元,白人为4万美元,非裔为3万美元,西语裔为3万美元。
因此你能看到现在就出现了42%的白人女性投给了被认为是不那么支持女权主义的特朗普,而黑人女性只有3%的奇妙情况。
如果在剩下的80年内美国的趋势是巴西式的大混血而不是目前已经出现的大逃离(比如在一些地区拉丁裔纳税额已经超过白人,人口比例也是)的苗头,美国就能得救,否则…《高堡奇人》美国版?
G2各有自己的陷阱,未来仍然充满迷雾。
二、世界经济的挑战
发达地区外的亚非拉命运要放在这里谈。
近些年来有个不算太友善的热词叫“子宫武器”,欠发达国家依靠输出移民来腾笼换鸟发达国家。这个说法并不算错,但大多数时候其实有资格移民的也是少数尖子生和技术工人,发达国家也不想养闲人嘛。
换个角度讲,这也是吸血,多发的那些福利根本不是事儿。
和中国学生不同,就算一个印度学生刻苦的学了CS,他的目标也会是去硅谷做程序员,进而帮助美国的APP占领印度市场。
非洲的情况更糟糕,比方说埃及的城镇化停滞几十年了,国家仅有的外汇全都进口粮食了,因此没有提高教育和基础设施的能力,进而也就不能承接哪怕是劳动密集型是产业转移,亚非拉很多国家都是类似的情况。
马平说非洲21世纪可能爆发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灾难,我觉得是有可能的。
亚非拉人民的唯一盼头可能就是“一带一路”了。
当然即便是这样的世界我们也难以奢求,资本主义的审慎魅力在于最大程度的释放生产力,但是这个东西也没法踩刹车。
我之前讲过凯恩斯的例子:凯恩斯曾经预言21世纪人们只要每周工作几个小时就能满足人类全部所需,但是年的热词实际上是和过劳死。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算准了人类需要多少物质才能生存,没算准这个物质社会需要多少物质才能生存。资本一定要有利润才会投资,才会创造就业,才会有人购买商品继续投资。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天然的倾向于汇聚利润,当它发的工资仅够打工仔活到第二天去打工的时候,它自己也会因为没有利润而死。
这时候经济增长就完全变成了债务拉动的经济增长,政府/企业/居民通过不同层面的负债来对市场投入货币,创造新的利润。
但欠债是要还的,债务压力会让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边际效用越来越低。
一般来说历史上解决类似情况的办法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工业革命,战争现在有原子弹了估计没戏了,工业革命又遥不可及。
那么世界就变成存量搏杀的阶段,我多吃一口你就少吃一口。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会更加倾向选择自己的国家而非阶级,因为虽然承受资本家的颐指气使还是不大舒服,但是在美国做工人比在非洲做酋长的绝对物质条件还好。
三、我们的生活
那么体现在普通人眼中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首先舆论会更加撕裂,铁锈带和东西海岸是撕裂的,前者要更多工作,后者要更多来自印度的软件工程师而不需要汽车工人。
中庸之道也撕裂了,福山讲过美国进入否定政治,曾经民主党和共和党重合度很高,现在最右的民主党也比最左的共和党要左,两边为反对而反对对方,善政并没有出现。
我国的互联网氛围实际上也是如此,这里就不展开了。
普通人最关心的一个是房子一个是猪肉。因为前面谈到的原因,全球经济不景气,我们的世界会长期处于极低利率之中来续命,我在年追踪并点评的大部分经济热点实际上都是围绕着货币政策和它背后的成因。
上头讲过中国要避免过早进入0利率时代,翻录一下其实就是中国迟早要进入0利率时代——这将极大利好房地产,所以在房价承压严重的时候国家还是坚持房住不炒。
所以大概率房价不会降低太多,但是想涨可能也是想多了,不涨不跌,震荡起伏,从投资品变成会折旧的耐用消费品,大概就是房子的最终归宿。
没买怕涨的空头和买了怕跌的多头各打五十大板。
猪肉也很暧昧,负利率和借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实并不能真的逆周期,虽然最糟糕的螺旋通缩和大规模失业被暂时避免了,但是利润依旧很低,即便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大多数人可能也不会感受到几年前那样的年年涨工资盛况了。
这就是滞胀,虽然通胀貌似合理稳定,但是工资不涨,吃猪肉可能还是会变得更贵了。
猪肉和水果,年多吃点,有一句话很俗但是颇有几分道理:今年是过去十年最糟糕的一年,但一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我们还从未经历过人口和经济的双重危机下维持增长的挑战,其中摸着石头过河的部分会有,与外界激烈冲突的部分也会有,不排除年起,我们就告别6%时代了,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心理关口,这个关口可预见的未来也会移到5%,4%。
这既是挑战带来的,也是没有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但无论如何,有时候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反而是好事,起码我们还有真的发展红利可以释放——比如城市群化,新基建,混改和放开外资投资额度与领域等等等等,这是可以创造利润的,比起西方的纯粹挖坑填土增加债务还是好多了。
当然,无论时代如何,个人的努力一样重要。最幸福的不是喝一杯咖啡,是在狂风暴雪的时候在温暖的屋子里喝一杯咖啡,虽然这意味着你需要先盖一栋房子。
危机危机,是危也是机嘛。
最后谈点轻松的,我们再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科幻梗上,年最科幻的几个新闻大概就是对NAD+和二甲双胍的进一步研究,这两个不算昂贵的药物也许可以把人类的平均寿命推高到到岁,未来无论如何,起码科技是会继续发展的,坐地日行八万里不是吗?
多活几天,总会遇到好事情的,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