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从一场乡村游中发现乡村之美
雨后初霁,云烟出没,愈显山林之悠、空气之新。方寸之地的村舍,鸡犬之声相闻,农田纵横交错。自然淳朴的乡野之美正是乡村的魅力所在,发现黔西南的乡村之美,从一场“乡村游”开始,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之间,去找寻让传统村落在变与不变之中迸发出的生机活力。有山有树,有生态之美。绿树掩映、安静古朴,是对兴义市南盘江镇南龙古寨最好赞誉。南龙古寨是一个拥有多年历史,集优美自然风光、浓郁民族风情、神秘布依建筑于一体的古寨,寨中依然保存着多栋的布依栏杆式吊脚楼,被多棵盘根错节参天古榕严严实实地包围着,古韵绿意相映成趣。同时,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省文物保护单位。兴义市南龙古寨行走于村寨中,随处可见树龄超百年的古树,富于想象的老一辈布依人,还为不少树形奇特的古榕,取了不少生动形象的名字,如枝干环绕而生的“夫妻树”、树根长成拱形状的“黄龙搭桥”。树龄越大,越能代表村民的寄托。在当地,每年的三月三,村民总要在大树前祭祀、祈福,期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论四季如何更迭,它们依旧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好生态带来好发展,每年夏天都会有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到此消暑纳凉,品尝布依美食、体验布依蜡染,聆听布依八音坐唱。浓郁的民族风情,也吸引了不少影视作品在此拍摄,《云下的日子》《雄关漫道》《绝地逢生》等影视作品在这里取景拍摄。有果有业,有产业之兴晴隆县鸡场镇学官社区一个果树飘香的地方,脐橙、柑橘等果树将村庄环绕,遍布山野。学官社区作为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晴隆脐橙”的核心产地,有着多年种植历史,在清朝时期曾为朝廷贡品,声名远扬。目前,学官社区投产脐橙余亩,不仅产业面积扩大了,还打造了现代化标准果园,同步配套建设轨道车、产业路、冷库、水肥一体化设施和脐橙分拣包装系统等,让果业持续发力助力振兴。因地制宜,种茶、种果、种菜......在黔西南州各个乡村在不同的赛道上跑出了各自的精彩。兴仁市马家屯社区以农旅融合为方向,引入盘江红农旅生态园,形成了以葡萄种植、红酒酿造、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绘就了乡村振兴新图景。册亨县坛坪村围绕“一村一特”产业,培育“贵州菜心”“矛香猪”等特色品牌,打造贵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基地标杆、矛香猪和小母牛精致农业样板田。有孝有敬有传承之美在拥有“全国文明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的安龙县打凼村世代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清乾隆年间,该村有位慈祥睿智的老母亲,经常向村民传播孝道。后来村子被洪水突袭,其子背老母亲爬上寨中小山躲避,当他再下山救乡亲时却不幸被洪水卷走,老母亲也因思恋儿子不久逝世。后来,村民为感念其传播孝道所作出的贡献,便将她葬在山顶,把寨中小山称为慈母山并建慈母庙、立慈母碑纪念。尊老、敬老的传统涵养了村子良好的家风。孝道在传承中滋养家风,民族文化也在传承中焕发新机。黔西南州的新屯村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群众居住村寨,具有浓厚的布依文化以及多样的石器文化、奇异的布依傩戏文化。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新屯村注重对民族特色村寨个性化设计,努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村里设置了糠包和簸箕文化街等街区并陆续建成民宿酒店、布依美食农家乐、醉歌亭、布依农耕文化一条街等设施。
美丽休闲的田园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乡村发展,未来可期。行走于黔西南州乡村之中,一路风景无限、活力尽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瑶 杨雯编辑段源兴二审宋洁三审陈俎宇
上一篇文章: 夯实返贫防护堤筑牢三条底线系 下一篇文章: 香猪妹聂玲利女性乡村创业路更难中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