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印象扎根大山奔走忙,脱贫路上情意浓

肖家镇黄石村由三个村合并而成,是我县仅有的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今年3月,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干部唐渊明被选派到村里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从此他便成了村里发展的“总设计师”,勤走访、建基础、树新风、发产业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他的到来也让往日“平静”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

早上,得知刘建新回乡的消息后,唐渊明便带着队员来到他的家中了解情况。今年37岁的刘建新是村里的贫困户,之前游手好闲,在唐渊明和队员们淳淳教导下,刘建新认识到了自己错误,主动外出工作,如今每月可获得近元的收入,全家也在今年住进了异地搬迁的新家。

贫困户刘建新:因为我在外面是学技术的,学技术这方面,我是想把外面的技术带回家里面来,然后在家里面创业。

还要把所有的群众都要带动起来。

黄石村现有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匮乏,无集体收入。面对这沉甸甸的数字,唐渊明倍感压力,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于是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群众,与村干部开展扶贫经验交流会,在一个月内便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和目标。并决定从改变贫困户思想状态入手,在村里开展除陋习,树新风行动,激发群众的自生动力。

黄石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唐渊明:

开始来我们做这个扶贫工作,很多贫困户不理解,认为你来扶贫的,你拿钱过来分给我们,所以他们不理解,不支持。

黄石村村支书龙福春:

通过我们的村规民约,老百姓的思想有了大的转变,把资金都投到家中去,所以村支两委对此也相当的重视,把(帮)老百姓带头致富,奔小康。

在扶贫过程中,唐渊明发现,虽然村里耕地面积少,但山林、水资源丰富,且拥有一定的养殖基础,便以此为契机成立了野香猪生态放养基地,贫困户通过山林、土地等方式进行入股,入股社员人均每年可增收近元,村里也因此有了集体收入。

唐渊明:我们现在重点是要把它的知名度打开,扩大这个销售渠道,从而扩大他的养殖规模,给贫困户带来更大的收益。

在唐渊明看来,光有一个“造血”产业还不够,于是今年7月,他抓住山区气温较低的优势,引进食用菌种植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为村民提供种子、化肥、种植技术,并实行保底价收购,听到消息后,38户贫困户第一时间加入了种植队伍,实现了在家增收的愿望。

食用菌种植户张金华:一共种了一千包,产量大概有7块钱一包;一千包的发出来的菌子可以赚多块钱。

而另一边,年产包菌包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也已搭建完成,即将投产使用。

唐渊明:生产基地建立起来以后,可安排25名左右的贫困户就业,同时给全村所有的贫困户纳入进来,给他们分红,我预计每个贫困户大概能分红元左右。

路通了、水有了、灯亮了、产业来了,异地搬迁、危房改造等工作也完成了。在唐渊明扶贫的半年多时间内,村里正一天天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而唐渊明也始终保持着沉下去,扎实干的工作姿态,还与另外一位扶贫队员陆荣华一起将妻子接到村里参与扶贫。每天工作完,两家四口人便凑在一起张罗着晚饭,继续讨论着明日的工作。

唐渊明:

我认为只有把这个贫困户的利益放在首位,那你这个扶贫工作才能开展的好,只要他们的冷暖放在心里面,那么说你才能跟他们交心,才能把这个脱贫攻坚做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3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