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富民路正宽衡南县林业局力推生态扶
□朱章永龙交春廖湘杞
生态扶贫起春风,春风化雨润山乡。
“感谢县林业局的生态扶贫,不仅免费给我们发了果树苗,还让乡镇驻村帮扶干部时常来我家了解果树生长情况。虽然现在还没到收获的季节,但是我相信有了这些树苗,我家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好……”近日,衡南县岐山办事处东华村村民胡国华指着自家长势正旺的果树苗高兴地告诉笔者。
胡国华是东华村的一名贫困户,也是今年衡南县林业局林业生态扶贫项目的受益农户之一。他用自己的脱贫经历印证了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守住一方青山绿水,让荒山绿起来、让生态好起来、让人民富起来,这是我们林业人长久的梦想和目标。”谈及生态扶贫,衡南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意味深长道。
一草一木惠民生。一直以来,衡南县林业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遵循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的思路,不断攻克林业扶贫难题,提高林业精准脱贫成效,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衡南县林地面积达.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45.6%,其中省级以上公益林77万亩,商品林.2万亩。活立木蓄积.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2.26%。
这些数据的背后既是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
生态扶贫
——拓宽百姓增收渠道
为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衡南县林业局将生态建设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植绿、护绿的过程中,激活绿色力量,托起增收希望。
——实施生态产业扶贫工程。落实“五个一”(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机制、扶持一笔贷款、提供一套服务)产业扶贫机制,县财政投入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1.2亿元,重点支持发展油茶、酥脆枣、毛竹、黄桃、蓝莓、银杏等六大特色扶贫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油茶11.4万亩,带动贫困户余户;银杏余亩,带动贫困户余户;低改毛竹林6万亩,带动贫困户户;酥脆枣1.5万亩,带动贫困户户。
——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工程。年兑现生态补偿资金余万元,全县有1万余户3.6万名贫困人口享受了生态公益林补偿,人均增收元,生态效益和贫困人口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同时,全部聘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公益林护林员,解决名贫困户人员就业。
——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把森林质量提升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整合扶贫和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资金,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户林地改造。鼓励造林大户、公司企业、国有林场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承租、购买贫困户林地,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并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造林绿化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增加贫困户务工收入。年,全县有17户贫困户新造林亩,兑现新造林补助21.6万元,其中有户贫困户实施森林抚育亩,兑现抚育补助60.9万元。
产业带动
——打造生态扶贫品牌
“多亏了扶贫工作队廖队长,他的到来给我们村带来了福音,不仅帮村上贫困户解决了不少难题,还带领我们栽种林业生态林,为我们增收致富找到了一个新途径,真是太感谢了……”近日,衡南县林业局驻近尾洲镇同善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廖小军做了一件让当地留守儿童和贫困户开心的事,当地群众都为之纷纷点赞。
原来,今年初,廖小军从衡南县林业局种苗站派驻到该县近尾洲镇同善村驻村帮扶。他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贫困户家里,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在驻村扶贫的日子里,他总是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来回穿梭,与贫困户打成一片,把自己融入贫困帮扶户当中,和村民一起修路、一起栽植生态林。随后,他还邀请了广东省花都区新雅街计生办来到近尾洲镇同善村小学慰问留守儿童,受到百姓的一致称赞。
在生态建设中,林业产业不仅造就了衡南的“青山绿水”,还成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产业基地示范带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打造了一批上规模、上效益、带动能力强的生态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县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建设规模油茶产业基地20个,总面积亩,覆盖了全县10个乡镇,直接带动受益贫困户近人。如鑫昊生态林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科技+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要素入股”“务工就业”“土地租赁”等方式,直接带动多户、人增收脱贫,并辐射带动全镇新造油茶亩,带动户贫困户受益。
——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全力扶持“大三湘”“森本生态农业”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林业经济经营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领导联点示范带动。组织开展“双员双帮双促”主题服务活动,明确由县林业局联乡镇班子成员带队,为全县19户油茶种植面积达亩以上的大户和种植油茶的贫困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和周到贴心的秩序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全体班子成员高密度下沉一线,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帮助解决大量实际问题,赢得了油茶业主和贫困户的好评。截至目前,已带动贫困户种植油茶.2亩,解决油茶大户和贫困户技术、金融服务问题70多个。
创新模式
——增强绿色发展后劲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衡南县林业局勇于创新生态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保护、开发与扶贫并行的生态发展新路子。
——创新生态旅游新模式。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推进全县大景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禀赋,强化岐山国家森林公园、江口鸟洲省级自然保护区、莲湖湾国家湿地公园等重点景区品牌塑造,着力打造宝盖银杏公园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点,通过政策奖补,引导和带动周边和沿线贫困户从事农家乐经营、土特产品制售等旅游配套服务,并开发了一批旅游公路养护、景区保洁、保安巡防等公益性扶贫岗位,就近聘请贫困户担任服务人员,促进贫困户自主创业和就业,让贫困群众搭上旅游致富“快车”。年,全县生态旅游接待人数21.8万人次、同比增长17%,综合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7.2%。全县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余人,辐射带动贫困户余户余人。
——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以森林中药材、花卉苗木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为主的林下经济,拓宽森林生态资源利用空间,实现“不砍树、能致富”,助力精准扶贫。目前,该县森本生态农业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作,在林下种植亩,其中白芨亩、松菇50亩、金线莲50亩;林下养殖亩,主要品种是黑山羊、黑香猪、竹鼠。
——创新贫困户参与新模式。建立健全以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为平台的林权流转体系,规范林地流转行为,大力培育民营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调动贫困户参与林业产业发展,实现发展产业和扶贫双赢、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如车江片区十牛山水风景区采取以林地入股的形式,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直接带动受益贫困户40户人。
绿色扶贫,行在路上。衡南县林业局正通过生态扶贫,书写山青、业兴、民富的脱贫新篇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脱贫的“靠山”。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陆华声在线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授权:-苏女士。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编:唐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