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重庆渝北区首家消费

闻得到香味的咸菜、刚从鸡窝里捡出来的新鲜土鸡蛋、经过农户多次制作的红薯粉……今(28)日上午,位于渝北区双龙大道的消费扶贫生鲜超市刚一开业,就迎来了很多周边居民的捧场。

和其他超市开业捧场不同的是,这家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全部是从渝北区周边茨竹镇、木耳镇、大盛镇、统景镇四个镇周边的农户家里收来的,通过从农户家到扶贫超市的距离,解决了农民销售困难的难题,同时,也解决了城里居民想买土货不容易的难题。

据了解,这个由渝北区商委扶持的项目,将逐步扩大扶贫范围,今后将销售渝北区全境范围内的农产品。而很多驻村的基层公务员,也将成为销售推荐的主体。

销售货物能编段顺口溜

这个驻村队员对村里特产如数家珍

35岁的徐毅是渝北区交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从去年七月开始,他作为驻村队员开始在渝北区大盛镇千盏村驻村。

今天上午,扶贫生鲜超市刚一开业,徐毅就开始站在自家的推销柜台前推销起来。

“高粱酒口感醇,红苕粉新鲜嫩,老咸菜口味佳,还有千盏小龙虾……”这六个字六个字的推销语一出,立刻吸引了周围居民的注意,“你们红苕粉是不是农民自己做的哦?”家住双龙大道的陈阿姨是刚好看到超市开业,来凑热闹。

“对头,阿姨,你用手捏,你看我们这个红苕粉,大小不一。就是自己做的。”徐毅说。

“这个咸菜香,是去农民家里收来的吗?”另外一位顾客问道。

“不是去收的,目前我们是帮助村里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定点帮忙销售的,他们做了咸菜,又没得精力出去卖,我们就解决了他们出村卖菜的难题。”徐毅肯定而诚恳的回答,赢得周围居民的认可,几位阿姨三下五除二,就把三包咸菜瓜分得干干净净。

临走,徐毅还挽留大家,“我们千盏村还有清水小龙虾、小香猪,五一期间不要跑远了,就来我们村里钓小龙虾嘛。”

从镇上到扶贫超市

农民再也不担心菜卖不出去了

茨竹镇智力村的村委会主任蒋登荣是个年轻小伙子,他所在的村有多人,然而绝大多数人选择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

每逢赶场,村里的老人都会把咸菜拿到镇上去卖,但由于购买的人有限,加上价格也不高,对于留守在村里的老人来说,收入是个问题。

而有了这样的扶贫超市,他们会点对点地进入到农户家里,与农户签约,形成长期的合作。

“你看这个咸菜,在赶集的时候销售,价格也就四五块钱一斤,但进入超市后,价格就是十五元一斤,我们可以保证这些货物都是‘土’的,而城里的居民也不用远行,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土货了。”蒋主任说。

“多卖出来的钱,给农户分多少?”记者问。

“全部都是农户的,超市一分不赚,目标就是帮助农户脱贫过上好日子。”蒋主任说。

构建全域销售网络

商委扶贫项目要让全区农产品销售不愁门路

据了解,这家含仓库在内多平方米的门市,位于双龙大道的繁华街区,日常租金很高,而项目的业主方是渝北区国资委,为了帮助农户展示农民,这个门面由渝北区国资委协调后,渝北区商委牵头,带领该区各个镇的生鲜产品进入超市。

“这里实际上是个展示平台,我们最大的魅力其实还是线上下单配送。”超市负责人文树平告诉记者,抗疫居家期间,他们通过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5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