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农业产业持续造血农户增收乐开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开阳县根据自然、地理、气候等生产生活条件,聚合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在做实“一村一品”上下足“绣花”功夫,在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上下足“硬盘头”。立足生态、富硒、有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即重点抓好蜂糖李、茶叶、枇杷、樱桃等主导产业,同步发展马铃薯、蔬菜、猕猴桃、茶叶、大米等特色富硒产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今的开阳,“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多元发展”的乡村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林下养鸡“钱”景好初冬时节,走进开阳县紫兴街道顶方村贵州黔鹏俊驰生态农场,郁郁葱葱的果树下,一只只体态均匀的血毛土鸡在悠闲地“戏耍”,一走近,便能听到热闹的鸡鸣声。养鸡人运来了玉米稻谷进行人工喂食,张口“哟…”的一声,成百上千只毛色鲜亮的血毛土鸡从草丛中飞跃而出,奔向喂食处……一直以来,紫兴街道盘活林地资源,整合生产要素,引导群众发展精品水果、林下中草药、林下土鸡,林下藏香猪等特色产业,提升林地综合经营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林下养鸡,不占地方,草本类植物为鸡提供天然“饲料”,只需辅以适量的玉米和稻谷,不仅节约饲料,而且禽粪可肥林地,减少了投资保护了环境,最关键的是林地里长大的土鸡味道鲜美,特别有营养。”农场负责人张会鑫介绍,目前,农场有血毛土鸡余只,每天产蛋余个,按照市场价1.5元/个计算,每天预计收入元,每月收入可达元。同时,为吸引顾客消费,农场创新灵活“认养”模式,顾客每月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在农场最低认养10只土鸡,土鸡的饲养粮食,管理全部由农场负责,每只鸡所生产的鸡蛋认养期内都归认养人所有,农场托底每只鸡提供10枚鸡蛋。中途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自己认养的土鸡,也可原价卖回农场。据了解,贵州黔鹏俊驰生态农场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累计投入资金万元,流转了开阳县顶方村蒋家寨村民组亩土地和荒山(其中农业种植土地亩,荒山林地开发亩)大力发展高山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现有蜂糖李、青脆李余亩、樱桃30亩、茶叶余亩、蔬菜种植地余亩。黔鹏俊驰生态农场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饲养土鸡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土鸡可除草、除虫,果树和蔬菜不用喷洒农药除草除虫,鸡粪可用做肥料,在提高了果树、鸡蛋附加值的同时,也建立起蛋鸡与果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农场按照80-元/天就近吸纳周边群众就业,从果树施肥,修剪到采茶叶,每天固定需要20余名工人务工,遇到茶叶采摘期,每天预计需要50余人,每年农民工工资支出60余万元,可带动50人稳定就业。“我家里的10余亩土地租给农场种蜂糖李和樱桃,我和丈夫都在农场上班,他负责养鸡场的土鸡日常喂养,我每天就是在农场干杂活,每月下来,我们夫妻俩最低都有元的工资。”村民杨忠琼一边说话,一边熟练地将新鲜的土鸡蛋放进盒子里,准备给顾客邮寄。柑橘丰收迎游客初冬时节,永温镇丰岩果园的柑橘陆相继成熟,一个个饱满圆润、金灿灿的橘子压弯了枝头,看着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果农秦榜斌柑喜在脸上、甜在心头。不少游客正拎着篮子,一边采摘柑橘,一边拍照留念。“现在采摘的品种主要是砂糖橘,皮薄多汁、口味酸甜,很受消费者的欢迎,最近每天都有顾客到基地园内采摘,不少人反馈还会带亲戚朋友过来。”秦榜斌说。丰岩果园场位于山谷之中,海拔适宜、日照丰富、水源充足,利用这一良好自然条件,秦榜斌在此种植了余亩柑橘,有四季红、砂糖橘、沃柑、丑柑等多个品种,实现了错期丰收。为了提升柑橘品质,果园每年都会对管护员进行施肥、剪枝等技术培训,长期使用优质肥料,在果农的精心管护下,柑橘品相干净、颜色鲜艳、口感细腻,来果园采摘的人络绎不绝。“这里的柑橘品质相当不错,我们每年都会从县城过来采摘,趁着周末带着孩子过来,既体验丰收的乐趣,又能看看风景,拍照游玩。”老顾客李崇玉告诉记者。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永温镇充分利用地理、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发展柑橘、金秋梨、猕猴桃、富硒西瓜等精品水果产业,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基地+农户”等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作用,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发展。“今年的柑橘长势很好,沉甸甸的,很多树枝都要用木棍支撑,总产量约17万斤,平均采摘价在3元/斤左右,总产值约50万元,主要以订单、批发、零售、入园采摘等方式进行销售,销路不愁。”谈及收入,秦榜斌喜形于色。“在村党支部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永温镇大坝村不少农户加入了柑橘种植行业,如今,全村柑橘种植面积已近0亩,柑橘品种不断丰富,品质持续提升,不仅让果农的钱包更鼓,也进一步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永温镇相关负责人说。菜油飘香致富路又到一年菜油飘香时,花梨镇坚持党建引领促振兴,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不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领跑乡村振兴发展“快车道”。走进花梨镇高坪村集体产业富美西州菜籽油厂,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炒籽、机榨、出油、过滤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新鲜浓郁的菜籽油香气扑鼻而来,飘香四溢,油坊里一片繁忙的景象。“近年来通过村集体发展菜籽油产业,帮助村民们找到了增收致富路子,菜籽油日销售额最高能达到元,目前第一批菜籽油余瓶已销售完毕,销售额6万余元,村民们在这里看到了发展的希望。”高坪村党总支书记江梅说道。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高坪村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子,村支两委经过多次考察学习,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群众意见后,积极动员群众大力发展油菜种植。在菜籽成熟时,村支两委将统一收购进行加工售卖,帮助农户找到销路,提高收入。小油坊,大产业。下一步,花梨镇高坪村将进一步提升改造生产车间,扩大生产规模,与开阳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完成代售合作,打造线上直播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高坪村的致富路上飘满菜油香。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高伟编辑罗昌二审李中迪三审胡丽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2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